2)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精通。

  乃是迫于时局,赵祯一朝,先是王丁,后是范吕,再到郑贾,随后看似百花齐放,实际已变成郑文,郑朗那时离京城远,看不到这种影响。到韩郑已经明朗化。

  郑朗影响力超过韩琦,然而实权派还是在韩派大臣手中。

  一旦郑朗离开河工,已到了分蛋糕的时候,还不知道怎么糟蹋呢。轻者对田程等有河功大臣不能保护,重者影响最后竣工时间。让欧阳修来分最后最大最顺利的一块蛋糕,便没有这些后顾之忧。是妥协,也是一个明智之举。

  欧阳修看到奏折后,跃跃欲试。

  这时去河工,就是捡天大便宜的。连占用耕地的纠纷都不需要处理,早就处理好了。

  然而这封奏折引起很大争议。

  先是杨畋说不许,按照道理,郑朗只能为大娘娘请丧,其他的皆不行,包括四娘。这才是礼法。也不能请,若请,郑朗还有五个娘娘,也别做官了,慢慢守丧孝吧。

  杨畋也未完全说对。

  若四娘在郑朗生父死后,被赶了出去,或者大娘用什么方法强迫她改嫁,这个孝不必守的。但在郑家,也不能不守。可是三娘姓质不同了,本身就是小妾,又不是生母,郑朗守不守无所谓。

  引起一片附和声。

  可是又有人说国家以孝道治天下,郑朗几个娘娘视郑朗如亲生儿子,临丧不守,不合情理。若郑朗自己以国家为重,不守丧也不强求,然郑朗以孝为重,连河工都放下了,为什么不准郑朗请丧?

  两方产生争议。

  看似是为孝礼而争,实际争的乃是权利。

  最后韩琦喝道:“有丧不守,何为国家大臣。真不行,等百曰后,再下诏书夺情。”

  此时韩琦隐隐有了“顾命大臣”的风采,而且赵宗实暂时老实了,也让他抽出身,虽有一些官员不服气,可是韩琦威望一天比一天重。郑朗未见中书,只有他说话算话。

  一声喝,全部哑然。

  赵祯想想也是,于是坐在龙椅上,说道:“就依韩卿之见吧。”

  其他人也没有太过争执了,反正是百曰之丧,问题不严重。

  欧阳修立即去郓州交接。

  郑朗花了一天时间嘱咐,心情悲伤,但这么大摊子,也不能让欧阳修胡来,这才准备押着灵柩离开郓州,返回郑州。

  临行前欧阳修忽然将他们一行拦住,说道:“行知,你回郑州守孝,就不能再将皇孙与公主殿下、小候爷带着了。”

  他小视了赵顼。

  赵顼与王安石是很久以后才被翻案,实际在历史上名声不好。且不说那个谥号神字的讥讽含义,就说他的本纪里有多少贬损的文字。但在郑朗看来,都不对。

  有作为是好的,可过于轻率躁进,又没有处理好各个大臣的关系。做皇帝未必要学习朱元璋与雍正事必躬亲,朱元璋身体素质那是不用置疑的,雍正就悲催了,活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