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四十四章 平地惊雷一声响,小徐博士雏...咳咳,初登场(上)_荒木泽代走进不科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孤点粒子只是初始称谓,原本在之后侯院长的发言中,我们会公布孤点粒子的正式称谓。”

  “不过威腾先生既然好奇,我就现在把它的名字告诉您吧,科院给它的唯一称谓叫做......”

  “盘古。”

  威腾眉头一扬,口中冒出了一个不太正宗的汉语:

  “胖咕?”

  潘院士点了点头。

  在孤点粒子尚未被发现暗物质性质的时候,它的称谓相对是比较随意的,毕竟只是一颗比较少见的特殊粒子嘛。

  但在确定它不具备弱相互作用后,一切就都变了。

  这是一颗重要性要超过希格斯粒子,堪比引力波的微粒。

  同时根据暗物质模型,理论上存在的暗物质大概率不止一种。

  因此给孤点粒子定下一个正式称谓,便成为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接着在经过科院甚至更高层意志多次讨论后,这些大老最终决定给孤点粒子套上一个很牛x的名字:

  盘古。

  毕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发现的暗物质,对于暗物质领域的研究,寓意上也符合盘古的‘开天辟地’。

  其次按照华夏传说。

  盘古在开天之后力竭倒下,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是神话中万物的支点。

  这种说法同样符合孤点粒子对基础物理的‘支撑’作用。

  最后一点嘛

  自然就是华夏人特有的东方浪漫了。

  当年丁肇中先生虽然发现了j粒子,但直到现在他都依旧是海对面的国籍,因此在76年发现j粒子后,他自然不可能用华夏的名词去给j粒子命名。

  可这次却不一样。

  孤点粒子从头到尾都是华夏人自己发现的微粒,完全不需要看他人的颜色,哪怕叫它蟑螂粒子都没啥问题。

  因此几位大老一合计,当即拍板下了盘古这个名字。

  今后只要是提及孤点粒子的文章或者研究,即便是外文期刊,也必须要用【pangu】这个拼音描述。

  同时对于一些科研人员...尤其是新生代科研人员来说。

  听久了盘古这个词,不说所有人吧,至少有部分肯定会去搜索盘古的含义。

  搜到了盘古,剩下的女娲、三清....这些华夏神话故事人物自然也躲不开。

  保不齐有人搜来搜去,还会搜到神机开创的洪荒文呢

  当这个时间跨度以十年、二十年为记的时候,总是有人会被这些故事吸引和影响。

  就像希格斯粒子。

  这颗粒子的名字不同于常见的π介子或者电子胶子,所以听多了以后,总有人会搜索希格斯这个名字。

  搜着搜着你就会直到原来他在49年前就提出了希格斯机制,是成果诞生和获得诺奖时间跨度最长的得主,他的小孙女去年还下海拍片了等等

  根据keywordsplanner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