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九章 崇文仕途_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崇文仕途

  第六十九章崇文仕途

  史馆是三馆秘阁之一,而三馆秘阁因为当初设立在长庆门北又被称为西馆,不过那是太平兴国年间之前的事情了,那时还没有秘阁加入其中,而三馆也是承袭唐时五代,只不过大宋将先前的弘文馆换成了昭文馆。太平兴国三年重新建三馆统称崇文院,后来端拱元年又建秘阁于崇文院内与三馆并列,这时三馆秘阁才算是齐备,尽管后来又有迁三馆于左掖门外设崇文外院,秘阁自成崇文内院,不过很快两家又在一口锅里捞食。

  三馆秘阁虽同属崇文院内,但也是要分出高下的,三馆秘阁高下次序按照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和秘阁来分.最上一层自然是三馆各自的大学士,直接对应的是三位宰相,只不过史馆对应的监修国史的“史馆相”通常都是“昭文相”兼任——大宋立国以来在官职上的设置复杂无比,不过在宰相的设置上非常微妙,一般都维持在“两相三参”的格局,偶尔也会出现“三相两参”。

  虽是如此,不过毫无疑问在史馆相为昭文相所兼任的时候,那昭文相毫无疑问的是相,集贤相则是次相,至于参知政事明里是副相,实际上却是副相的副相——太宗时代以政事堂统领三省,以枢密院执掌军务的格局确定之后,三馆大学士加同平章事则为宰相,而国策一直都是崇文抑武枢密使虽执掌军国但无法和三馆大学士相提并论,这政事堂又加参知政事为副相,可事实上在政事堂这潭不知深浅的水中,参知政事的日子可不如它的外表那么光鲜。

  正因为参知政事在政事堂中的地位比较尴尬,才会使得当年的庆历新政很快夭折——当年庆历新政的那些人最高的待遇也不过是参知政事,想让他们盖过宰相主导朝局那根本就是痴人说梦。正是因为如此,王景范在步入崇文院之时,先想到的便是将来一定要问鼎这个级院落最强的那两个位子——昭文馆大学士和集贤殿大学士,只有这两个位子才会最大限度的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才不会如范仲淹那般壮志未酬。不过他内心也在警醒自己,跨过这个门槛以后自己要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局面,至于眼前的崇文院的主人则是高高在上的富弼,就算有朝一日他坐上了富弼的位置也要避免自己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王安石……

  “不到开封不知人多,不至崇文院不知书多”。馆阁作为石渠天禄,典藏之丰无愧图书之府,按照王景范的父亲所言,馆阁便是皇家图书馆——王景范自然知道父亲的来历,只是藏书莫说官府,就算是个人也是常见,如父亲所言后世有专门收集图书供任何符合条件的人或是免费或是付出一定的费用便可随意借阅,这样的地方还真没有,至少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