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二章 岳丈问对_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岳丈问对

  王景范婚后因为朝廷的体恤他还有一段不算短的假期,事实上即便在抱石之宴之后的半个月内新科进士们也没有一个着急前去赴任的,甚至在王景范婚礼上最主要的宾客还是新科进士——朝廷对于文官的宽容远比前代要强的太多,而这些新科进士们更是未来的希望,即便在授官之后一两个月内不去前往赴任也是非常正常的,更不要说王景范这样刚刚新婚燕尔的状元郎了。(手打小说

  事实上王景范心中也并未着急前去赴任,在京师开封他尚有很多事情没有去做,这次嘉佑二年科考虽是他最有把握的一次科考,但他心中也没有寄托太高的期望的,毕竟这种事情看运气的成分远比才学更重要。不过这次科举考试出乎王景范的预料之外,他不仅金榜题名还是金科状元,这多少有些打乱了他事先的一些安排,尤其是随之而来的婚礼更是让他无暇分心。

  虽然两个出乎意料之外的喜事打乱了王景范的种种布局计划,不过也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好处。状元郎入仕其中好处自然不必多说,起点便比同榜进士要高上许多,加之联姻韩氏也弥补了自己朝中上层无人的缺憾,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自己的入仕成就官身,再也不会有人冒着风险来打自己财富的主意了。这就意味着王景范可以完全通过正途来经营一些产业,而不是通过打劫不顺眼的内侍来满足自己在钱财上的需要。尽管朝廷律法对于官员经商也有严格的要求,只是这种要求形同虚设,有很多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婚后弟二天,王景范便让宋端带上自己早已写好的信件前往汾州去拜访狄青,顺便也带上了自己对目前朝局的一些看法,以便让狄青在心理上有所准备——目前枢密使韩琦位高权重,而文彦博已经集朝中怨望于一身,长不过一载文彦博必然会去相位,伴随而来的升迁很可能是富弼升为昭文相以替代文彦博的空缺,而韩琦则必升为集贤相,甚至皇帝再设“史馆相”。

  在大宋的权利顶端,一般而言掌握大权的必然是昭文相,而昭文相以下的副相通常是集贤相,不过若是碰到了史馆相,则史馆相为次相,集贤相为第三相。史馆相全称乃是“同平章事、兼修国史”,不过这史馆相并不是常设,大致都是昭文相和集贤相两人引领政事堂和中书省,史馆之职一般都是昭文相兼任。太宗皇帝登基之时情况特殊,以薛居正为昭文相、沈义伦为史馆相、卢多逊为集贤相,三相并设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薛居正去世赵普担任昭文相的太平兴国七年才结束。

  韩琦与狄青之间是有恩怨的,典型的文臣和武臣之间的冲突,不过大宋的国策乃是抑武扬文,狄青就算武功第一碰上韩琦也只有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