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二章 岳丈问对_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瘪的份,这与历朝历代的武臣相比简直是憋屈至极。文彦博招来的怨恨实在是太多了,必然不会久居相位,韩琦身负众望拜相已是必然,而王景范却知道这一次韩琦拜相将会开启长达十年为相的壮举,而这十年中对于狄青而言是没有什么机会起复了。

  眼下对狄青最重要的便是保重身体,毕竟他与韩琦是同岁,而他更是一个武人出身,只要放宽心耐心的等待韩琦这风头过去。以韩琦执掌朝政十年之久来算,六十余岁的狄青也许执掌兵权在前线打仗不太可能,但再拜枢密使朝廷顶端权力层有个能打仗将领出身枢密使,总归是要好过一般文人对千里之外的战场胡乱猜疑瞎指挥要好得多。

  宋端能否有这个造化来借此谋个出身,那还要看他自己的运气,至少王景范自认为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狄青在大宋军队中的威望无人能比,多少军方中的桀骜不驯的人物对他都是倾心折服,宋端的事情在狄青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只要他点头宋端从军绝对是一路顺风,王景范亦是算准了这点才千方百计的为其铺路奠定基础。不过宋端能够有一个好的基础也并不代表他就能成为另外一个狄青,这都要看他自己的努力和机运。

  于文传与俞樾自然是知道宋端已经离去投奔狄青了,两人说不上对宋端的前途有多么羡慕,他们与士人对武人的看法并无什么区别,如果说有也是因为他们同宋端一同长大,即便他日相见也不会排斥宋端罢了。不过是王景范的学生宋端能够先行一步去建立自己的基业,两人还是有些羡慕的,不同于宋端,他们要想独立门户也只有过那千里挑一的科举考试,而跟在王景范身边则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于文传和俞樾口上虽是没有明说,但心中却已经将留在京师开封的想法给打消了——王景范的才学他们是知道的,与老先生相比他或许在见识上有所欠缺,但是论起经史子集的学问他可是比老先生更全面更精深一些。况且经过这嘉佑二年的科举之后,两人已经明了若是自己也要在科举路上有所建树,那还是跟在王景范的身后多学习一些要好,胡瑷等大儒固然名满天下,与王景范相比若想让他两人信服还差得远——胡瑷也不能保证他们就能通过科举考试。

  在王景范通过春闱考试之后,便就修书一封将寄住在李成庄的钱琦、张汉和高凤翰三人招到自己的身边,而李成庄暂时则由狄青赠送给王景范的陈州庄园内选拔的管事之人前去经营——他们都是狄青的旧人,虽谈不上地位有多高,但能够让狄青将庄园交予他们来打理,自是有这方面的才能,至少远比王景范身边的人要强得多。

  于文传和俞樾在决定跟随王景范,至于钱琦三人就没有这个必要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