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1章 争议的撤退_爱国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公里,并最终巩固了相关阵地。

  在得到7万赤塔守军支援后,罗科索夫斯基当即巩固了乌兰乌德防守,而什捷尔恩则调到伊尔库茨克,整顿贝尔加湖军区防务。

  在这种状况下,俄军要趁着这个严冬将欧洲驻军,将欧洲战略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到遥远的贝尔加湖战区,运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

  但是苏俄这个严冬非常不好过,由于中亚五国被中国占领,并且中亚五国都是世界上有名的棉花生产大国,导致很多俄罗斯纺织工厂,服装工厂严重缺乏工业原料而处于半停产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斯大林全力保证远东、西伯利亚俄罗斯军人的给养装备,但是还是有大多数士兵因为缺少过冬的装备,从而出现大量冻死冻伤事件。

  而中国军队,由于历史的教训,让杨兴颇为担心寒潮,在寒潮来袭前,竟然不顾前方战事的有利因素,悍然将军队撤离脱离接触,如此冻死冻伤事件极少。

  ,

  另外,在寒冬季节,前线各部多被拉出来进行军事训练,以演练寒冬战术,以及武器在战场上适应能力。

  在这严冬中,除了留下少量的驻军在前方防守外,就是在前线囤积弹药,就是编练新军,就是大修铁路。

  后世一些历史学家对杨兴这个决定一直提出批评,有人认为,若不是杨兴小心谨慎,在1938年严冬,中国军队就完全可能占领乌兰乌德,有的甚至大胆认为,就是伊尔库茨克,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另外一些历史学家进行辩解,认为杨兴是想与苏俄进行一场持久战,根本不想像后来纳粹那样,想通过闪电战一举歼灭苏俄在西伯利亚的力量,因此,在战争中,杨兴一直强调后勤供应,强调军队开到哪里,铁路一定要在身后数百公里外,以保证大军供应,以保证三军火力。这或者是让人感到奇怪的地方,在中亚战区,中国军队用时不到三个月就解放了中亚五国,但是在那以后,以及静静的待在中亚,一直在破坏苏俄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南线,一直等待后方铁路修到阿拉木图,公路从喀什修到塔什干。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