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风(三)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将王韶保护住。

  时间一久。自己也得遭人忌妒,这个没有关系,有欠负,有西夏。自己再小心利用手中职权,做一些安排,朝廷离不开自己,再弹劾都没有用。当然。西夏灭了,自己还不下去干嘛呢,难道想自己后代成为张居正霍光的后代不成?不过西夏一灭,就是不收复幽云十六州,全国重心放在北方,各种新式武器陆续出现,不要说辽国了,就是女真崛起,宋朝也不会惧。况且自己在相位上,有人忌。离开相位,回家养老。急流勇通,谁来嚼舌头?那是找抽的。影响力还会存在。

  但收复西夏,能离开王韶吗?至少西路主帅必须是王韶。

  郑朗必须得下去。

  然赵顼仍不同意,郑朗又说道:“陛下,这几年臣很累,就当让臣下去散散心,尽量年底将河湟大局平定下来,臣再回京。”

  这句话得分两层意思来听,第一层下去不是经营河湟的,乃是散心之举,意思是稳cāo胜券。

  其次那就不是如此了,从河州往上去,渐渐进入了青海高原,并且战争瞬间决定着千万人的生死,何来散心的说法。但与朝堂相比,成了散心,说明什么?

  赵顼嘴角都有些苦涩了。

  最后艰难地道:“若此,你就去吧,有什么条件,朕会尽量满足。”

  “也没有什么条件,第一让王韶与李宪尽早下去,以免熙河糜烂。第二臣会请求陛下给臣五万将士,河州仅有两万余将士,征熙河足矣,征湟州,有可能不足,同时还给臣充足的武器物资。河湟便可早rì平定。”

  吴充道:“国家财政会很紧张。”

  “冲卿,无妨,今年若没有边事,收入必然下降,臣估计有可能只有一亿六千万了。”

  大家一起叹息,这是无奈的事,虽两税在国家收益中比例下降,用工代赈反而造就了商业繁荣,不过总体而言,因为这个大灾,各项收入必然严重下降。最后有多少收入,要看老天赏不赏脸了。若及时中止旱灾,损失还会小一点,若旱灾继续,收入会锐减。

  旱情如何,只有郑朗心中清楚,又说道:“不过粮食储蓄量巨大,一半用来赈济,一半用来平价出售,后者实际能产生部分盈余,即便是旱灾继续,用此款项从南方再拨一些粮食过来,甚至可以诏书平安监,禁止酿酒,将粮食往中原调动,旱灾用粮便可缓解。支出的仅是部分用工物资损耗款项,因此除河湟费用外,支出不会上升,将余下的财政盈余拨于河湟足矣了。兵法云,一鼓作气,若不就这一股士气,让董毡与木征恢复元气,河湟死灰复燃,朝廷非得不到河湟,相反的,于西边又生一李继迁也。”

  到了二月,旱情在加重。

  各地粮价在疯涨,朝廷下诏,京城粮价每斗粟麦米皆涨了五文钱,京城乃是国家中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