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三章 拜大神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此,几个娘娘狠狠的取笑了她一顿。

  江杏儿又红着脸跑走了。

  如今,她才从书痴里走出来,渐渐有了些小想法……

  郑朗又开始写字。

  外屋有人说话。

  到了夏末,陆续的有佃农前来询问交租子的事。

  以前郑朗名声未起之前,十几家佃户总是在拖,拖到最后,往往大娘慈悲心一起,也就算了。六娘看不惯,便道:“人善了,要被他人欺的,我家租子已经是很轻。”

  大娘温声温气地说:“六妹,想一想他们也可怜,又要交租子,又上税,一年下来,往往一点存余也没有。权当积德行善吧。家里面不差这几个钱粮。”

  若没有刘掌柜侵吞一事,就是郑朗不附体,郑家用费也足以自保。不外乎就是烧烧香,给一点香火钱,这个可多可少的。或者买几件衣服,六娘七娘喜欢用一些脂粉。

  大娘对地租看得就淡。

  但也不是所有地主都这样的,那么宋代都进入和谐社会了。有的地主不但租子重,还放高利贷苛剥百姓,名目繁多,甚至用各种花样侵吞田地,好在地税在宋代占的比例不大,否则这几十年太平辰光下来,都能成为严重的弊端。

  自郑朗扬名后,佃农赖租子的情况,反减少了。

  于是出现了一种怪状,收租子的人温声相劝,少交一点,交租子的人抢着交。随着郑朗名气越大,这也成了一件琐事与美事,被传扬开来。

  说话的人声音都很轻,怕打扰了后院正在看书写字的郑朗。

  往日郑朗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可此刻听着前面的说话声,居然没有办法再写下去。

  无他,自己几乎过着闭关的生活,不但看书,也在练字。可用米体书写,字虽然缺少了灵气,看上去还是很可以的。想通过一些其他字体的变化,找到感觉与灵魂,可练了一年多,也没有悟出什么。相反,不停的尝试之后,不用米体字,用自己想出来的字迹,字倒越写越丑。

  字还能感到这个瓶颈卡住,但绘画连一点感觉都没有。

  一开始并不急,知道非是一日之功。但卡了很久没有突破,虽他的性格很宅,最后也沉不住气。不但字,甚至这种烦躁的心情,都影响到学业。

  丢下毛笔,想了好一会儿,终于下了一个决定。

  吃晚饭的时候,郑朗说道:“娘娘,我想出去一次。”

  “你要到哪儿?”大娘丢下筷子紧张的问。

  “这一行要去的地方有些远,有可能去洛阳、河中府,还有京城,以及其他的一些地方。”

  “太远了,再过两年吧。”大娘紧张地说道。

  “朗儿,听大娘的话,想想你前年去京城,家里面多担心?大娘都急晕了。”

  提起这件事,郑朗也觉得很惭愧。

  不过这一次必须要出行,否则继续下去,这种闭门试的苦读,就失去了作用。还不如向老太太请求一下,进入太学,效果还好些。安慰道:“大娘,二娘,三娘,四娘,五娘,六娘,七娘,听儿说一句。上次发生的事,是京城里面百姓传得偏了,太后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你们不是不知。况且儿这一次出去一定会注意的。”

  “那也不行,”四娘一口回绝。

  是博了好名声,还得到了太后一千匹绢的赏赐。然而四娘宁可不要这赏赐,也不想儿子进开封府大牢一趟。

  “四娘,听儿说,儿最近学业上遇到了难题,几乎没有进展,这一次出去,是寻访一些大贤,请他们指导一下。再说,儿也长大了,不是以前的黄毛孺子。”

  “现在拜访,有没有迟啊?”二娘担心的问。

  “不迟。”

  “当初你就应当答应太后,前去太学就学。”

  “到太学,还不是在京城。我一去,几年就不在家中,你们舍不舍得?”

  二娘语塞。

  但皆宠惯,与上次一样,劝了几句后,几个娘娘全部举手投降。因为这一趟行程远,时间也慢,得准备许多行李。甚至连秋衣都带上了。准备了两天,开始上路。

  宋伯问道:“大郎,去哪里?”

  “河南府西京。”

  也就是洛阳,第一个先拜一拜一尊大神去。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