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七百九十二章 转授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份正当收入的。

  还能说什么?

  高滔滔道:“郑公为何不写奏折,而去了待漏院?”

  “皇后,就是写了奏折,士大夫们那一边不说服,能通曱过吗?此乃以进为退之举也。”

  高滔滔哑口无言。

  崔娴又说道:“不过诏书下达前,官人倒是想到一件事,还有三四天官人就要离开京曱城,有几句话想要托臣妾转达大殿下,不知太后与皇后准许乎?”

  “准!”高滔滔想都没有想就同意了。

  丈夫所做所为。郑朗肯定不满意的,想他不反曱对,自己这个长子会起到关健作用。一字说出,高滔滔在心中暗自赞扬自己,自己很英明哪,若不是当初灵机一动产生那个想法,郑朗会不会带头站出来反曱抗丈夫?

  赵顼一会带进来。

  看着这三个妇曱人莫明其妙,十分古怪,但还是行了礼。

  崔娴还礼。拿出一封信,对赵顼说道:“官人看到大殿下这封信。十分担心。”

  赵曙做了皇帝,东宫教育也要抓起来,先让李受为皇子说书,王猎为侍读。又让王陶为伴读,周孟阳、孙思恭为王宫教授。有的人有学问,有的人仅是因为与赵曙亲近,才得到这份职差,例如周孟阳。

  这个教不是教赵顼一个人,其他几位皇子一起教曱导。

  几人当中有的人学问不足。有的人教得很是古板,与郑朗那种启发式的教育整成了天壤之别。事实这几人在史上也没有教好赵顼。不要与郑朗相比,比当初教赵祯的孙奭与冯元等人,也差了不知十万八千里。

  赵曙名份定下来,东宫就是东宫,一切得按规矩来,赵顼没有开府。不得私自出宫,就关在东宫里。心中不满,于是写了一封信托太监带给郑朗。

  高滔滔不明所以,将信接过来。打开一看,怒色满面地看着赵顼。

  崔娴心中感慨,果如丈夫所说,还真强曱势啊。

  赵顼就象一只小猫一样不敢言,崔娴却开口道:“殿下,官人看到你这封信,感慨良多,正好太后与皇后召臣妾进宫,托臣妾带几句话给殿下。第一个关于学习。官人说每一个人成长经历不同,心路不同,性格不同,别人适合的,自己未必能适合。那怕对方几乎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大贤。李曱斯说过一句话,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齎盗粮者也。不但能用于治曱国,还能用在学术,思想,做人与学习上。官人懵懂初开,学问差,字写得也差。开始知耻而发愤,也苦练书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