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的事。

  不一定是因为郑朗,郑朗与韩琦若即若离,还没有发生多大冲突。这个是因为庞籍的缘故。

  还有一个当年呢。

  心里冷哼一声,就是老师犯了错,皇上有意遮隐,宫中那位也对老师流露出善意。也未必轮到你来猖狂。

  依然默默不言。

  韩琦道:“非为个人计,乃是为国家计也。君是良臣,请三思。”

  司马光还是沉默。

  回到家中,来了几个客人。

  大小苏,以及王安石,还有王安石的儿子王雱,自小就很聪明,几岁时,有客指同在一个笼子里的獐鹿问,何者为獐,何者为鹿。王雱不认识,良久问,獐边是鹿,鹿边是獐。

  王安石治河时,曾将家人带到河工上。

  郑朗对这个王雱很不感冒,当然,不能表露出来,规劝了一句,诸葛谨之驴也。人家诸葛恪更聪明,最后是什么下场,夷诛三族。这小子十分地好高骛远。

  郑朗又劝了一句,让王安石让他从小事磨练。

  是聪明,但不能让他埋头于理论,得从一件件小的实事做起,养成一个脚踏实地的好习惯。

  就象郑朗,现在让他治河,一下子就担了起来。才出任为官时,敢不敢担?这是一个又一个圩,一个又一个围,陂、堰、车、塘、坝、渠、河、梯等等,各个水利工程积累的经验与知识,才敢担起这副担。

  听从郑朗建议,此时王雱仅十七岁,还有司马光的十一岁养子司马康,让他们一道随大小苏赴任去,接替郑朗火炬,自幼离开父母下去磨练。

  郑朗当年去太平州的事迹名闻遐迩,大小苏欣然允可。

  可是此次大小苏职位略有些低,大苏为大理评事签署凤翔府判官事,小苏为商州军事推官。按照岁数也不差了,莫忘记还有治河之功呢。但也合乎情理,东府首相乃是韩琦,副相乃是欧阳修。

  如庞籍所说的那样,让王安石与司马光快赴任,过了这一村,就没这一店了。两人回到朝堂,还能替郑朗分担一些难处。

  六人坐了下来,中青少三代,看后,司马光与王安石颇是欣慰。司马光看着大苏语重心长地说道:“东坡,你要学习你二弟啊。”

  苏东坡得的这个三等,司马光耿耿于怀,若不是看在同门的面子上,他一定会提出反驳,又道:“昔rì朝中诸臣论才学之名,可有一人能及郑公?但如今呢,文不及欧阳公,书不及蔡公,画琴仅是偶尔散怀之兴。然郑公却几乎只手造就了我朝的辉煌。切记,切记。”

  “君实,你过矣了,偶尔琢文造句,也是美话。当年韩愈也是文坛大家,但妨碍他成了宪宗名臣?不过东坡,主次是要得分清。”

  “你这个倔介甫,是误人子弟,我问你,子由那么好的策子,你为何要黜之?”

  “实事求是,此乃行知所教也。”

  “陛下晚年是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