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两石的地,会引起多少争议?

  暂且不管,那时估计自己多半不在京城。

  八月到来,郑朗去了郊外,看了看棉花收成。

  最适合河北地区种植的乃是北美洲细绒棉,不可能得到它们的种籽。岭南粗绒棉好,不挑地,只要经过数年进化,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可以种植这种棉花,但是产量低,棉纤维质差且短,连做棉布都必须加以蚕丝,才可以织出精美的布匹,否则布质会很次。于是让王素从西域弄来长绒棉,看看能不能种植。

  培育数年,没有成功,甚至结出的果实产生严重变异,倒是从江东带来的粗绒棉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慢慢适应河北的气候与地势。看了看樊家那块地的棉花,郑朗苦笑了。

  几个陪伴的大户主也笑了起来,难得的郑朗吃憋。

  不过他们的所作所为,终于让赵祯注意,不会几年辰光就会将所有北方种籽改良的,但在局部地区产生了作用。于是授其数人子女官职,是职官,表示朝廷对其义举嘉奖。

  郑朗又转到高梁地。

  长势很旺盛,反正是玩票姓质,每年砸上几万贯钱,一户不过分摊几千缗,不多,权当到京城各个行首哪里过了几夜。于是怎么好怎么办,但郑朗还是很不满意。

  天气渐渐没有那么热,初秋的风吹来,略略有些清凉的感觉,郑朗向四下眺望,这一块广大的读力区域除了高梁棉花外,还有豆,北方秋收的主要粮食便是豆与高梁。

  其实是不对的,应当是玉米。

  返回京城,继续观注水灾。

  灾害比他想像的要严重,尽管使用了郑氏泄洪法,不但不是治本之策,连今年的本也没有完全治。大雨还在陆续的下,一直到九月份,京城依然在飘着连绵的秋雨,大面积的泄洪,起到一些作用,黄河还是陆续出现一些小型的决堤,多数低洼处出现内涝。还有一处挡水土堤偷工减料,泄洪时土堤崩塌,导致后面不相干的两万多亩耕地全部被水淹没,一百多名百姓被水淹死。气得郑朗在中书要骂娘。

  但不是大臣不言,丁度本来准备上书深挖法(将黄河深挖,使河水变得更深,流得更快,扯蛋的治河方法),还有贾昌朝为了返回京城而得到政绩的堵堤东归法(堵商胡埽决口,引水东流,用了心思的,在诸策中也是最好的策略,但也不是好办法),还有一些人建议北流法(择黄河新北流疏理浚深),已经开始争吵。

  正是郑朗呆在中书,他从江东圩,到钱塘堤,再到三白渠,还有农田水利法,巨大的水利成就,让人望而生畏,又有他这个泄洪法苟且之。自高梁河一战败后,宋朝君臣习惯敬且了,反正不会再出大问题,也就得过且过。

  再次的得过且过,许多地区受到涝灾影响,也出现部分问题,但问题不大,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