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百二十七章 包养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部产生质的进化。但这时代还有许多后天的条件跟不上来,首先没有化肥,第二没有农药,肥力跟不上来,有什么虫害的,又没有很好的对付方法,所以不能指望亩产千斤的高产田出现,那怕是水稻。

  回到家中,接到张亢一封信,信上提出一个条件。

  郑朗看了看,没有犹豫,立即答应。

  民灶食为天,家里的几块高梁地使周围百姓产生浓厚的兴趣,但郑朗心思仍然放在北方。这一战将会奠定以后三国政治局面的基石。

  诏书光到庞籍手中,看了诏书,脑袋里立即转动。

  当初他首倡议和,不是他是投降派,其他人有可能是投降派,庞籍不是,只能说他军事思想保守。他看的是势,国家财政吃紧,动转不起来了,朝中几个大佬求和心切。所以才决定与西夏议和。

  第二年到处干旱,他反而松了一口气,虽是政治投机,也怕韩琦与范仲淹揪着他的小辫子不放手。结果朝堂一番争斗,他的投机得到回报,虽在四大缘边功臣中功劳最末,也最终捞了一个副相。

  此一时彼一时。

  这时候不能再一昧求和,主和派是晏殊,贾昌朝反对冒昧出兵,但不是一昧的主和派。软,怕死,可也提了几谏,说什么朕合分化,让皇上派使去吐蕃、西域、东北与西北,让吐蕃人、回鹘人与阻卜人、高丽、女真产生动乱,宋朝坐在边上看戏。

  但这是局部的出兵,借用契丹人的名义出兵。贾昌朝也许反对,反对的不是提议本身,而是郑朗~

  皇上的动向,从诏书里他嗅到皇上也想捞一点好处,毕竟这一年二十万给得皇上多少有些不甘心。皇上动向才是最重要的。

  他还从诏书里看到郑朗一些影子在里面,对郑朗他没有什么好感,也没有什么反感。可是想上位,朝堂必须重新洗牌,自己也要回京。想洗牌,必须倒掉贾陈二人,想回京,西夏必须虚弱,不会对宋朝构成危胁。

  心中利害关系一计算,决定配合。

  西北秋风凉,庞籍却从延鄜路挑出大量精兵,潜入府州。不可能从延州出军的,那么到达战场,要跨越夏州,显然不实际。还得从府州出兵,不过王信这一路兵马出动,宋朝便化成三路,一路在麟州,一路在府州,一路在火山军。

  契丹与西夏反目成仇以来,就象一场肥皂倒,闹了很久,宋朝君臣放心不下,于府麟路增加许多宋军,防止契丹与西夏朕手,出击宋朝府麟路与河东雁门关。最多一次于府州驻扎了三万兵马,不到一万人的调动,契丹与西夏皆不以为意,只是嘲笑宋朝人的胆小。

  接着庞籍写了一封信给无昊,劝架信。

  三国和平!于国于民有利,请国主不要与契丹交战,派使请和,对大家都有好处。

  倒也符合他比较懦弱的表现。

  无昊回了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