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五百零十章 太监的反攻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廉,察官员过失,那怕略有小错也要处执。

  按理说,这是三个包青天。

  但在处理时出现一些错误,他们皆属于君子党的行列,沾染君子党一些不好的恶俗,那就是瞧不起赵祯身边的人,包括贵戚与宦官。特别是江东,乃是天下最富的地方,有诸多作坊监,监使皆是太监。因此,对这些太监处执重了些,最糟糕的他们是君子的人,对一些君子手又松了松。导致江东官吏全部怨恨,视为三虎。

  吹毛求疵太过份了,这已让赵祯不喜欢,又因为对宦官格外严格,更让赵祯不喜。

  作为太监,有史以来,宋朝可以说是最好,即便童贯,认真分析起来,也没有那么可恶。这个产物虽畸形,可是封建年代又不能缺少他们,不然难道让正常的男人进入后宫,做一些苦力活,那成了什么,后宫岂不乱了套?

  这些太监在赵祯身边,受赵祯影响,大多不是很恶,有可能在下面是贪了一点,但不会有大恶。王鼎抓住不放,赵祯会怎么样想?现在他不能用人,用下去的人,那怕是太监,君子们也要想办法拼命打压,泼污。他不能做事,一做事君子们就来找茬,逼赵祯将事务交给范仲淹与韩琦,他能说话,得小心翼翼的,省得君子们找他麻烦,纠缠不休。

  这还是皇上吗?

  赵祯还是很不错的,虽不悦,后来傅惟几奉使江东,赵祯只是戒告一句,下去后不要效仿三虎的作为,王鼎也仅贬为深州知州,一个上等州的知州,不算太委屈的处罚。

  开始赵祯不知道的,但君子们有老大,太监们有老大,给江东三虎整得没法子活了。若有错还好一点,关健拼命的找麻烦,又不是圣人,怎么可能没有缺点,这曰子还能过下去么?于是悄悄向他们老大蓝元震反应。

  蓝元震也怕,毕竟君子们风头太劲,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隐忍没有作声。可这时韩琦风尘朴朴的回到京师,他与富弼二人对京邑群司做了种种限制。这让蓝元震感到危机感。

  若是君子们将矛头对准太监,那么自己必然首当其冲。

  很自然的想法,悄悄打了一些小报告,但赵祯还在观望中,打算给范仲淹几个月时间,看看新政最后有没有效果。也没有表态,蓝元震猜测不出赵祯的心意,苦思良久,想出一个办法,又对赵祯说道:“范仲淹、欧阳修、尹洙、余靖,前曰蔡襄谓之四贤。贬斥出朝堂没有几年,复还京师。四贤得时,立引蔡襄以为同列。以国家爵禄为私惠,胶固朋党,以报谢当年蔡襄歌咏扬名之恩德。今一人私党,就能连及十人。合五六人私党,门党就能达到五六十人。使此五六十人递相提拨,顶多三二年,布满要路,则误朝迷国,有谁敢说话?挟恨报仇,有什么不敢做的?陛下身在九重皇宫,外面发生的事离九重不知隔几万重,陛下如何察知?”

  此时范仲淹与韩琦朋党已明,若是换欧阳修站在他角度,这份小报告会说得更有说服力。蓝元震仅是一个太监,没有将话说到点子上,并且赵祯已在心中下定决心,再给范仲淹一段时间,所以未听。

  然而江东三虎的事,却让赵祯引起警觉。就算你打压朕身边的宦官,就算你们清廉,但你们不能使整个江东官场感到不安,无论出自什么用心,这会引发大乱子的。

  但到这时,他还在忍耐,于是有了这个三十五条,又是一次敲打!

  或者不算警告,这是皇帝提出的三十五条,还是小事情嘛?至少你们这些大臣要上书表示表示一下吧。可是错了,三十五条出去,几乎所有大臣就当是没有看到一样,或者成了郑朗所说的河上浪,是一个小石子扔到大河里,错,不是石子,石子还溅起一点浪花呢,他这三十五条是一粒小灰尘落在长江里,微波不兴!

  赵祯在宫中等啊等,结果什么也没有等倒,于是,越等越傻眼。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