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也为时颇晚,否则能做得更好。”

  孔夫子没有多写中庸方面的东西,那个中庸是夫子后人所撰。但中庸之道贯彻着夫子精神,这个中庸不是难得糊涂,而是一种调节,从易经到论语,再到礼记,多处能看到这种调节的存在,有人将它列为三分,但三分仅是中庸的一部分,其实分析起来,真的很浩大。宋朝文人隐隐察觉出来,朱熹曾仔细论述,可没有将它的真实面貌写出来,过了宋朝,儒学沦为教条的八股文章,就很少有人认真反思了。直到后世,一些人将中庸翻出来,可写得也不大正确。

  真正详细而合理论述中庸,郑朗乃是前后世第一人。

  年少,还是没有写好它,比如就事论事,这是好的,利于公正的评价一件事正确与否,这隐然有上古士大夫的精神,但是人,总有自己的眼光,例如李世民,用人之道有几人及李世民,魏征在世时,将魏征当作镜子,及候君集谋反,要挖魏征的坟墓,及高丽让国家元气大伤,又后悔自己不听魏征的话。这便是以人论事。

  以人论事,会带着偏面观,欧阳修他们更是以人论事,这是倒退。可又有谁能做到真正的以事论事?

  就象利他主义者,极端的利他主义者与以事论事,皆会带来不好的负作用,不过人的内心自私一面始终占据主流,所以社会需要雷锋,需要利他主义者,需要以事论事,这是一种调节之道。

  再延而伸之,集权主义国家容易产生[***],那么想办法使政权透明化,让社会与百姓监督,减轻专权所带来的[***],那么集权国家的好处便能发挥出来,若有什么国策,因为少了争议,更利于执行。

  若是所谓的明煮国家,两党争执,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情况会少一点,可因为争执,不利于执行国策,那么想办法使争执减轻,转向互相监督作为,但在议论国事上不能攻击对手,团结一致,那么明煮制所带来的相应清廉便能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再比如宋朝的冗官与臃肿,虽然预防权臣产生,官场风气比其他朝代略好一点,但政令不畅,那么尽量的精兵简政,使政令畅通无阻。宋朝庞大的监督系统更能发挥良姓作用。

  这就是中庸之道。

  有的郑朗察觉出来,但还没有系统的想,有的还没有想到。

  吕夷简便想到这个以事论事。

  “父亲大人,你是说虽以人论事,但最好偏向于以事论事?”

  “著儿,你终于想明白哪,老父便是这个意思。世上没有绝对的事物,老夫忽然想到郑朗所说的法度,法便是框架,是面,度是在面里的调节,是点,但这个点不是绝对不动的。”

  吕公著听了有些头晕,吕夷简又说道:“以事论事与以人论事比法度更复杂,以事论事是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