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百六十一章 大计划(三)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哪里成为黑窟窿。这也是分权与冗政的表现。

  原来郑朗做了一些准备,可想获得具体的证据,他做为东府宰相,没有权利直接过问,必须请旨书,让三衙与开封府配合,这才能真正调查,获得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来说服赵祯与群臣。

  赵祯也没有急切地问,想了一下,说道:“准旨。”

  “谢过陛下。”

  “郑卿,西夏已派使者来到京师,可是群臣有许多意见,不能相合,争执纷纷……”

  “陛下,臣也听说了,但臣刚回到京城,许多情况不了解,能否让臣询问一番,明天都堂臣再向陛下提议。”

  “准,朕还要谢过郑卿,不是提前派出六百万缗筹粮,旱情延续,北方危矣。”赵祯说道。许元第一批粮食已经运到京城,京城粮价闻声大跌,于是遂安。不仅是京城,还有其他地方,山东与陕西、河南都出现严重的旱情,但由于准备六百万贯,收购了大批粮食,陆续向各地运送,君臣心始安。所以赵祯十分感谢郑朗。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臣的本职。陛下,也勿用担心,今年秋后也许会很艰难,明年情况便会好起来,一旦诸仓成立,旱情缓解,北方多仓,陕西又有三白渠,天下可安也。”

  出了皇宫,到了中书。

  中书省同样愕然,速度太快了。

  交接完毕,处理公务。直到下值后,才问了一下议和的情况。果然说法很多,但总体分为两种说法,一种是国家困弊如此,和为上,某些人不识大体,在枝节上一味纠缠,导致和议不成,若是西北再爆发战争,国家危矣。这种说法占了主流。还有一种说法便是冒着风险和可以,但不能这样和,太屈辱,失了国家颜面。

  郑朗只听,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其实这时他步子再跨大一点,能拢络一批官员围绕在他身边的,可他不喜结党,连结朋都不想,所以在朝堂上还是一个另类的存在。

  第二天郑朗来到都堂。

  赵祯与诸相陆续到来,赵祯看着郑朗说道:“郑卿,西夏来使快十天时间,郑卿如何看?”

  这样拖着不是办法。

  郑朗说道:“请陛下先将西夏使者吕尼如定聿舍、寮黎罔聿环、张延寿、杨守素以及我朝派往西夏的使者邵良佐传来。”

  “准,诸卿,去紫宸殿。”

  不能在都堂谒见外国使者,因此众人要挪一个窝儿。这也是礼制,虽繁琐,可正是这种繁琐的礼制成为封建统治的一种核心,一种大义。

  转到紫宸殿,诸人再次坐下,一会儿四名西夏使者与邵良佐被带到紫宸殿。

  郑朗看着杨守素,说道:“杨守素,没有想到你我又见面了。”

  杨守素看到郑朗,头很痛,拱手客气地说:“见过郑相公。”

  “你们代表西夏来和,我不反对,只是有三件事没有弄清楚,所以代陛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