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四百五十四章 机遇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能向主客筹借高利贷维持春荒,甚至耽搁了播种。朝廷不能以谋利为目标,二十取一足矣,若是来年偿还,十取一也,但借贷与否,全凭百姓自由选择,任何官吏不得强行百姓借贷,若有,也必须严惩不贷。陛下祈祷上苍,这也是积善行德,暗合天意之举,”郑朗很艰难地说,实际成了青苗法,区别便是利息低,王安石是百分之二十,郑朗变成百分之五,王安石是谋利,下面官员强行摊派,郑朗是不准官员摊派谋利。这也是为了以后银行的实施打下一个基础,可郑朗想一想青苗法带来的争执,心中依然戚戚。

  这便是郑氏的仓法,比王安石的仓法复杂,但实际又包含了青苗法,以及鼓励百姓大兴饲养牲畜的新法,严格说起来,实际更简单。

  王安石的仓法引起的弊端比较少,宋神宗曾满意地说:“仓法行,去年止纲梢二百人,比以前减少五百人,且米不杂,军人不须行赇,此实良法。”

  反对变法者的苏氏兄弟也说过,今天行重法给重禄,赇赂比旧为少。司马法为了反对而反对,将仓法废除后,又叹息道:“昔者州县并行仓法,而给纳之际,十费二三,今既罢仓,不免乞取,则十费五六,必然之势也。

  在执行仓法时,仅开封府治事视前就减少损失十之四。

  可是郑朗一直怕麻烦,未说,但今天让赵祯小小感动一下,不但说了仓法,还说了官牛官马,说了郑氏青苗法。

  想得很完美,到了下面去,又会成什么妖蛾子?

  赵祯很开心,国家艰难,他连范仲淹那些新策都能听进去,况且这条看似周全完美的政策,说道:“郑卿,有此良策为何不早说?”

  “陛下,对国家弊端臣曾考虑很久,岂止是仓法,还有更多的想法,但臣不敢说出来,是怕执行不力,朝廷每次变革岂不是用心良苦,为了百姓,可每一法令出,到了下面,官吏便会屈解,反成了弊民之政。臣心中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所以不敢说。”然而瞟了一眼范仲淹与富弼,范仲淹与富弼不作声,嘴角都有些苦笑。

  又是一个时机,正好北方干旱,朝廷担心粮食,并且这些年灾害太多,有了粮食在手也让大家心里安定。几个大臣左右对视,并没有想出什么不好的地方,于是就此策进行商议。这是准备之法,要实施也到了来年去。但将一些具体的措施定落,包括在哪里增设常平仓,需要多少管理的小吏。仓库集中的地方,小吏便少,比如京师,有许多仓储,达到几百座,有一百名小吏管理巡值足矣,可有的地方仅几座仓库,小吏也要轮休的,还要管理账目,清点进出,防潮防火,维修仓廪,甚至包括捉耗子这些琐碎的事务,那么需要的小吏比例就会增加。

  走出都堂,郑朗略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