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一章 新时代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能取得昆仑关大捷?

  将从中御政策,使武将危害性无穷的减弱,但别指望打胜仗。

  消极防御政策完全是赵匡义造成的,高梁河战役失败,也不是大不了的事,胜败军事常事,但赵匡义害怕了,开挖塘泊,种植庄稼树城,包括杨延朗三关也是这一政策的产物,只是御防,而不是进攻。

  这一政策后患无穷,象郑朗在延州城北摆了一个巴士,城里城外的兵力最少需要两万多人,这仅是一处,从河北到秦凤路,宋朝边疆有多长,仅是一道巴士,最少得要两百万军队!

  而且兵力分散,失去速度的优势,往往让敌人以多打少,张洎说兵聚则功成,兵分则祸集,胜败之道,其理昭然。只要实施这一政策,。已注定了胜败。

  郑朗还不算过份的,摆了一个巴士,是无奈之举,但知道将兵力集中到有限的寨砦里,保持每一寨砦兵力皆达到一千人以上,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又因为后方不远处便是延州城与保安军,又有青涧城、金明寨、桥子谷寨三大据点,能做到相互接应,但再看看原来宋朝的寨砦分布,已经分兵,再无穷分,有的寨砦里仅有一两百驻军,守是不能守,攻是不能攻,又不能及时调动军队,不战则矣,一战必败。

  可以布寨砦,布置也要巧妙,是布一张看似洞眼很大,但丝麻厚实的天网,而不是布一些看似严密,连小鱼儿也网不住的弱密之网。

  另外就是勇气,前线指挥没有开疆拓土的动力。不能开,一开意味着马上被其他人替换,以防功高震主。

  当然,比只会搞抗议,哄骗百姓的政府要强,但这种政策,又掣肘着前线胜利的可能性。

  议和苟安与赵匡胤依然无关,虽然往大渡河上挥了金斧子,其实有许多原因,往西往南去,多是少数民族,得到好处不大,甚至还需要朝廷不断的支援,又分去了兵力。

  南方有南唐,后方有后汉与契丹,主要敌人是强大的契丹,不能将精力放在偏远的南方,故挥了这一斧子。

  赵匡义高梁河大败后,倦于兵事,于是说,清静致治之道,修德以怀远,四夷当置之度外,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无论契丹与吐蕃或者党项,祸害不过是边境的百姓,不会灭国。从国内产生动荡,祸害无穷。宋朝重文黜武,偏于内治的政策成形。以致于澶渊城下,杨延郎献策说借势取易幽等诸州,不但乘契丹兵力空虚时夺下幽云十六州,还可以逼迫契丹撤兵,中途伏击,此乃围魏救赵之策。宋真宗不听,一心想要议和,盟约后又装神弄鬼自解,一国君臣如病狂然。

  想打胜仗,赵祯得做好思想准备工作,先打败他的父亲与爷爷。

  郑朗将大部分弊端,与成形的原因,所带来的消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