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九十二章 点将(上)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祖宗法制,祖宗仅是指荒地,不是指圩地。那时候大兴修圩还没有出现呢。因此所兴修的圩田全部划为官圩,除了太平州与少数平安分配下去圩田除外。

  不是大户的,也不是贫困百姓的。想要地可以,给你,但必须按照实地交纳税务。

  一一公平分配不可能了,但丈量实质地亩还是比较容易的。这是新圩,官员为了政绩,惟恐报的田数少了,想隐占都不可能。以前修的sī圩,也不当数,有诏书,任何人等不得sī修sī圩。

  不服,难道你种了国家的地,不管是官地,或者你sī人的地,就不交纳税务了吗?

  不纳两税的很多,刘娥执政与赵祯执政最大缺陷,皆有些心软,但正是心软,让豪强大着胆子兼并,以前也有,可大规模兼并正是从他们手中开始的。一兼并与瞒田,等于是不纳税。可正规的法令,豪强也要交两税的,不但要交两税,为了平衡贫富差距,豪强还要纳差役。

  谁敢回答俺就不纳税?

  然后再下令,因为是官圩,所有任何大户人家只能收佃农每亩地一斗租子。凡多收者,任佃农告发,所得圩地全部罚没,连耕都不让你耕种。凭什么种了官家的地,高价剥削佃农?

  若有陷害阻拦佃农者,轻者笞杖,重者刺字流放,并且罚其金给予佃农补偿。

  还会有利,可利很轻,无耻的讨要到一千亩地,能收租子一百斛,再扣去管理的人手,以及其他费用,仅能得五十斛。但又能有多少人要到一千亩。若是一百亩两百亩,利更薄。况且原来手中就有一部分sī圩的耕地。

  三条命令一发,分岐全部解决,可各大户人家与豪强吵翻了天。

  辨不得,只好用太平州的故事来弹劾范仲淹。

  范仲淹一听说,行啊,若论分配公平,我斗胆说一句,连郑家子也不及我。

  你们那一个想从官田变成sī田,全圩百姓商议好了,我前去处理。

  说到做到,没有做不好的,主要有没有公平之心,能不能放下身体。有的人不服气,聚集起来,喊范仲淹分配,贫困百姓的地好分配,郑朗做的一些事也有着借鉴作用。

  将地划了一划,划成三等分,按田亩分地。鼓励百姓诉冤,地分得少的,一告状什么都知道了。最难的正是大户豪强,但有心了,取证不难,原圩是多少,从哪儿到哪儿,大户瞎说,可有百姓眼睛盯着。一一十成十的补偿。比郑朗做得公平,在郑朗手中过了一趟,最少剥去了四分的地,后来又利用了一些手段,如今太平州大户实得的地,最少缩水了六成。

  一个圩一个圩的来。

  豪强遇到这个痴人,一个个傻眼。

  于是纷纷告黑状,怨气冲天。

  为这件事,郑朗还上书替范仲淹做了辨解。做得好,天下间只有范仲淹一人才能做好,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