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四章 老贪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验,而不是看守百姓。这是宋朝,非是唐朝,不让百姓流动。舒州太守在做什么?苛没大家的财产不对,也不能让国家的财产给大家做人情。

  中庸之道啊!

  这样想一想,郑朗还是不错的,虽然与他政见不合。

  又写了一句:诸吏事迹呈于中书。

  然后用快报送回太平州。

  你想干什么,直接说,不要拿四万户百姓来吓我,我是长大的,不是吓大的。直接说,说得有理就通过,没有理俺就不准。有胆量就你敢鼓动四万户百姓闹事,看你要不要脑袋!

  很简单的就将事情处理。

  但刚将这十几个字的批注送走,第二份书奏又到了京城。

  第一份书奏四万人签名按手印没有吓着吕夷简,第二份书奏却将吕夷简难住。

  糖作坊可以解释,仅是一例,当时迫于安置灾民,事急从权。但是锦锈苑从一开始成立,它的姓质就是全官方的。也能说它是“特区”,太平州在朝廷未接受之前,怎么安排都可以,反正是当作示范。

  并且朝廷中的大臣已经默许。

  比如圈圩,让朝廷吸纳了一些经验。留下足够的河流与深的湖泊,前者为了泄洪,为不防碍他州航道与泄洪河道,后者是为了蓄水,所圈区域水浅,也容易立即改造成圩田,不然一个深达几十尺的湖泊圈了进去,还是湖,不得耕。圩要大,有人手护防,也容易集中管理,也值得大圩大堤。以田换力役,国家省开圩经费,民得其田,两相方便。中庸分田,想到这个中庸,吕夷简很是别扭,但不得不承认它的好处,通过它来调节大户与贫民的关系,矛盾不会激化,也符合他的思想观念。

  这都是好的,逐一在推广。

  还有一些默认了,但有待考察,比如甘蔗与糖作坊。

  然而在太平州可以做,不能递到中书,递到中书就等于让中书承认这一条例。

  不是你这一监,全国有多少监?

  中书一旦公开批准,他监全部模仿,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要递到中书?难道是这小子来意不善?

  一时没有想明白,递给赵祯,陛下,你看着办吧。

  赵祯打开一看,郑朗先说原因,还是说茶法,茶法最高得利七百万贯,如今只有二十九万贯,太平州没有茶叶,然后宣州歙州都有,郑朗听闻了一些,民受其苦,中小茶商承其弊,多有不服之心,臣恐再有王小波李顺的事发生。

  这个过了的,王小波李顺起义有多个原因,一是宋朝平蜀时杀人过多,行为残暴,蜀人一直不服,二是当时略有灾害,聚集了许多流民,三就是改革茶法,王小波非是贫民,但是小商茶,利益受损,于是鼓动流民起义。起义的姓质与方腊起义是两样的,方腊起义才是百姓过不下去,非是流民,虽然方腊本人是神棍外加地主。但两人做法又不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