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二章 仙子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治而后天下平?”

  这句话是说修德必须先从小我修起,先修小我,后修大我,先修学问,后然正心修身,再治家治国平天下。

  “吕郎君,看儒家经义不能从中摘出一篇,上下文要一起看的。此句前面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何谓大学?治国安邦也。所以与祥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学问,称它为大学,大学讲治国安邦,小学讲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

  “是。”

  “又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治国安邦非乃小事,自己没有学问,没有品德,如何去治国安邦。关于这一点,我也多次与王三郎与司马三郎说过,现在我们年幼,是学习阶段,思考阶段,观察阶段,积累阶段。等到明确心中道义所在,国家弊端所在,治策所在,才能真正进入政治。物格后至意诚心正修身家齐治国平天下,所以这一切全部是为了后面服务,包括家齐,使家庭不成为自己累赘,治国平天下才会更安心。因此,这里先言而轻,后言而重。”

  “受教,我还有一点不解。”

  “请问。”

  “此次废后之事,多有青年官员上书,比如富弼……”

  “他们皆非乃大道,大道者,心正意明后才治国安邦也,但不失之小道。佛家禅宗有云渐悟与顿悟,顿悟太过艰难,往往刻意追求,失之执迷,误入魔所。因此多数人明为顿悟,实为渐悟。富弼等人之举正是此意,一边替主君谋,一边完善自我。至少在道义上,他们没有失去。”

  就算他们做错,做得偏激,在这件事上,也比你父亲要好。

  “再比如夫子的《中庸》,说天命谓之姓,率姓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姓即天命也,无有善恶,因此自我完善而不放纵本姓,改善自我谓教也。但到了孟子手中谓人姓曰善,到了荀子手中曰人姓为恶。谁又敢否认孟荀二人在儒学上的作为?”

  “是。”

  “对前人的学说,我们不用去膜拜,一切都当成好的,他们也有他们的片面观,也不能一味打倒他们,他们也有他们的长处。用于吏治上,恰如范仲淹、孔道辅与富弼之举。”这是说给另外两个小三听的。

  “那么《诗》又为何说,即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夫子又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夫子这一句出自何处,乃《泰伯篇》。这一篇讲的是什么?乃夫子乃其学生对尧舜等古代贤王的评价。从尧舜到夫子时经过多少年代,并且当时夫子所处的时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