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9章早朝啊早朝_贞观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呢,合计陛下荒废这么多日的朝政是在思考百姓,国库,将士,经济这四大事情。

  台下的李泰算是知晓全部事情的人了,没准备开口,躲在程咬金和尉迟恭的身后靠在程处默的身上睡觉,左仆射褚遂良思考片刻后站出身,轻声道。

  “陛下,如今知命侯生死未卜,我等坚信其好活着,暂不应当考虑世袭之事。”

  李二满意的点了点头。

  “与朕所想相同。”

  随后对着大殿中站在最后的一位官员开口道。

  “张柬之,你如何看待后两件事情,你出身与平民之家,你更懂得百姓。”

  张柬之的名字是在闲聊的时候多次被提起,李二也开始关注了这个年轻人,第一次被陛下点名的张柬之在殿外走进殿中,来到台阶前躬身道。

  “回陛下,臣以为减少赋税不可全国统一,应当按照其地质丰收来定,江南一年两季种植,而且从未有过战乱和灾害,百姓在农田上的收入并不少,反观西域,安东,岭南等地在农田收成可差距可并非是一星半点,减少固然是百姓之福,可国库的富裕程度才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强大,臣认为,若是江南减三成,那么普通之地减五成,贫瘠之地减少七成,反而在经受战乱的西域和安东在经受战乱之后可免去赋税一到两年,如此一来可体现了陛下您看待百姓是一州一县的看,而不是只看奏折,百姓会认为能成为您的子民是他们最大的幸运。”

  这一说一赞的话语十分受听,李二的嘴角已经微微上扬,扫过殿中其他官员,轻声笑道。

  “你们认为如何?”

  一种官员不想去反驳张柬之,也找不到其他更适合的办法,唯独房玄龄很直白的问了一句减少赋税之后在哪里能补回来,大唐还有什么生意可以让百姓去做,如今类似踏云酒楼,白玉宫,百货卖场的声音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涌出,可赚钱的却是只有那么几个。

  房玄龄的这番话让李二的笑意消失了,殿中的李治用哀求的眼光看向李义府,后者无奈苦笑的摇了摇头,走出人群,轻声道。

  “陛下,臣认为可行。”

  李义府开口了?

  他回长安已经有几年功夫了,身子骨很弱很少上朝,就算上朝也极少开口,甚至说不曾开口,今日这是怎么了?

  李二看向李义府的时候眯起了眼睛,轻声道。

  “说与朕听,”

  李义府刚要开口发出连续的咳嗽,拿开手帕的时候上面带着丝丝的鲜红,李治见此连忙请求父皇能给先生一把座椅,李二没有拒绝,李治代替李义府谢过父皇后竟然走上前搀扶李义府落座。

  落座后的李义府苦笑道。

  “劳烦陛下和殿下了,臣不知这军粮供给工坊的意见是何人提出的,但可以确认此人是在商海之中厮混多年,且取得过成功的人士,军粮工坊看似是在赚国库的钱,可实际的确能带动大唐的经济,这犹如山虎捕食,残羹骨肉狐狸可食,鼠疫可啄,军粮供给之人在强大也无法自己种植农田,近几年来玉米丰收颇为显眼,江南已经出现了滞销的情况,军粮工坊可以会去收购百姓的粮食,会提高粮食的价格让百姓有所收益,工坊需要工人,军粮工坊赚的应当是一点技术费用而已,他们无法自己供给就要在百姓手中收取,若是有聪明的百姓,应当会成为军粮工坊的合作商人,工坊越多,这些合作商人也就会越多,如此也形成了贸易,陛下!如果臣没猜错,这个想做军粮工坊的人应当是踏云酒楼的苏嬛嬛吧?如今也只有踏云酒楼能做到瓜果,肉类密封不会腐烂。”

  苏嬛嬛?

  殿中的官员开始窃窃私语,怎么又是和魏家有关系的人?

  裴律师一脸迷茫的看着李二,轻声呢喃。

  “陛下,臣不知啊!”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