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章 成婚中秋节 迎亲、拜堂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这地里长的不仅仅是庄稼,还是山寨老少的命。

  为此,汪鹏还特意回了现代,采购了几十套农村常见的手压杠杆式汲水泵,设计了埋在地下的,打通竹节后竹管连接成供水线路,用全寨几十口井全力打水,才节省了人力缓解了旱情。

  为此赵大叔还组织收集了一大篮的鸡蛋,感谢汪鹏和学校的徒弟们。

  但是对晒盐场来说,最怕的就是下雨。雨一下,几天就白忙了,盐卤浓度一降低,结晶就困难。为此三当家的孙守荣也是痛并快乐着。

  再一个,陶工组的张大叔,到底是技艺高超,用普通的陶土,和煤炭,烧出绝对合格的大陶砖。一块块偏黑色的陶砖整齐的铺在蒸发结晶池后,每天池中的卤水,肉眼可见的下降。

  结晶池里铺的最细致,就像现代人家的大理石地面一样,平平整整。负责将结晶的湿盐推到一起的盐工那是赞不绝口。一根木制平头的推杆,在光滑的陶板上推起来无比的省力。

  几项加起来,让第一次建造的晒盐场,两个合计大概一亩地的结晶池,一次出盐就有七八百斤的湿盐。

  再把这些湿盐运到旁边,同样陶板铺地的晒盐场堆成盐垛,眼睁睁的看着它越来越高。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计,孙守荣带了3个人,每人用袋子装了几十斤盐垛顶上晒干的海盐,先期运回来报个喜。

  同时也回山寨抽调人手,把那已经晒干的几千斤上好海盐运回山寨。听到海盐产量居然这么大,两个当家的和汪鹏都惊呆了。

  大家约好,明天带四五十人过去,一次把盐运回来。一想到这么多盐要入库,三位当家的在大喜之余也有点焦虑。

  没地方搁啊,食盐易受潮。要专门的仓库保管以前盐少,一个小库足矣,还装不满,以后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盐运回来。

  还要扩建大库才行。汪鹏也提出自己的想法。既然有了充足的盐源,库房肯定要建,在建库保证山寨够用的情况下,走出去,组织武装商队,到周边集市和大户手里换粮和其他物资。

  沈大虎和孙勇军也是眼前一亮,对啊,以前都是想尽办法去买盐买粮,现在山寨有了真正的硬通货!还用担心什么。干就完了。三人想到山寨的明天,又是开怀大笑起来!

  天启七年九月初一,黑风寨四个当家的一起带着50个壮劳力去往盐场。出寨的后山唯一谷道,经过不断的拓宽,现在并行二人没问题,因为地形限制,小木推车还走不了,几人商量等冬闲时抽调人手再次拓宽和修缮,争取明年能通行手推车。

  到了晒盐场,只见一块块的盐田和农田一样整齐。不同浓度的盐卤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很像现代女生的化妆盒打开后,琳琅满目的各色彩妆。大伙冲着那高高的盐垛跑去,留守的盐丁们也兴奋的挥舞手臂打招呼。互相寒暄,大声问候。

  看的出来,在繁重的晒盐工作中,每次轮换的30几名壮劳力,吃的还不错,脸上都有健康的红晕。也都被晒的更黑了、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