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三章:大明人口普查(一)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阁也不知道。

  清查人口可是一项极其麻烦的大工程,大明的户籍系统还是原始的手写纸质,没有计算机录入系统,所以点人头必须挨家挨户的上门一个个点。

  谁家死了人,忘记去衙门销户碟。谁家添了新孩子,也可能懒得去衙门登计户碟,这就会让当地府县衙门户房里的丁口册根本不准。

  终明一朝,这种清点人口的大工程,统共都没有超过十次,平均下来几乎三十年才有一次。

  能便捷查到的便是洪武朝两次,永乐朝一次,正德朝、万历朝各一次。

  天启、崇祯两朝忙着应付各种天灾人祸兵乱,加上灾害下经常性都是数万甚至数十万的死,也已经没有统计的必要了。

  朱允炆登基以来,也只是在一五计划后统计过一次,到今朝已快十年之期,尚没有进行过第二次。

  “干脆这样吧,以后定个准日子,今年不是咱们大明建国五十周年吗,今年查完之后,十年一次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朱允炆开口定了调子:“朕还是那个要求,只要是咱们大明的子民,无论什么身份都必须登记造册。”

  “这都是臣等的过失。”

  许不忌站起身,躬下腰:“若是臣早些想到,就不至于为翰林院添麻烦。”

  这大概就是说话的技巧了。

  翰林院的翰林郎都是刚出学院的年轻人,说话不过大脑,敢直言皇帝言辞有不当之处,而许不忌则决口不提。

  直接一句话把责任揽到内阁身上,并且将这事定性为内阁给翰林院编史添了麻烦,是内阁和翰林院之间的工作没有对接好。

  再小的瑕疵都不能也不该出现在朱允炆的身上。

  “没那么大讲究。”

  朱允炆呵呵一笑,挥手:“一点小小的瑕疵罢了,朕当时也是随意一说,毕竟没经过考究的统计,按说确实是朕失言,这种数据必须得详实和经得起推敲考证才能说。

  现在那封信的内容也是改了些许后才入的史,就不会出现日后跟国史、户部会要对不上的偏差了。

  你们内阁也不必告罪,毕竟丁口统计这么大的工程也不能年年做,劳师动众又扰民的,就十年一次挺好。”

  顿了顿,朱允炆便站起身:“今天就到这吧,其他的事你们内阁自己拿主意就成了。”

  说罢,迈步便走,几人忙躬礼:“恭送陛下。”

  有皇帝开了金口,这新一轮的人口普查行动很快便立项推行,而这人口普查的第一个参与者属实惊掉了世人的眼球。

  就是当今的皇帝朱允炆!

  “以往户部汇总丁口数,从不会加上皇室,难不成朕不是大明人了?”

  朱允炆一身便服出现在谨身殿,挥手示意召来的户部户政司官员落座:“你们不用紧张,朕来说你们记下便是。”

  两人吞咽一口口水,虽紧张但仍火速摊开纸张,等着朱允炆的开口。

  “朕,朱允炆,祖籍南直隶凤阳府,生于南直隶应天府,皇明元年十一月初五生人。”

  随着朱允炆得介绍,一大串人名和出生的日期、籍贯开始从其口中道出。

  “后妃五人,马恩慧、顾静、郭倩、江研、卢婧初。

  子女七人,朱文奎、朱文圻、朱文堤、朱文圩、朱文堂、朱婷、朱云玥。

  孙辈四人,朱遵铖、朱遵鋆、朱遵鋚、朱霓涵。”

  户部官员唰唰点点的都给抄写了下来,写完便起身打算告辞离开。

  虽然见到皇帝很激动,但近距离之下,这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他俩是想走,但朱允炆却又伸手。

  “别急,还有。”

  这一下,两人都愣住了。

  怎么着,皇帝老子难不成当年出巡的时候犯过历史错误?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