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二章:《明官员胥吏致仕、丁忧、停职、开除适用条例》(中)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几年好活的了,早点歇着颐养天年把,领个几年安稳粮食等死正好。

  至于四品五品衔的大员,那就是手握一定实权的了,或者是各省的副职大吏,给点退休金,省的在地方为非作歹。

  二品、三品等同后世各部部长、一省主官,考虑到大明只有六部十三省,权利又比后世大了很多倍,也要照顾到。

  一品那就没啥好说,大家都懂。

  郁新和夏元吉对视一眼,心里都第一时间把这笔账算了个一清二楚。

  金字塔永远是底部占最大基数,七品以下和胥吏不与致仕年俸,那就少掉最大的一笔开支,大明,可是有着一千多个县和上百个羁縻州、卫等编制,官吏最少有十万人,省掉他们的年俸,那这笔额外支出就不会太大。

  按照现在一年官员俸禄折银一千三百万两来算,日后每年中枢的退休金应该在一百至两百万两之间,完全可以接受。

  “定完了致仕,再说说丁忧的事。”

  朱允炆话锋一转,四人就眉心一跳。

  丁忧制起自汉朝,说到底还是儒家那一套里面“孝礼”的内容,提倡官员为百姓之表率,应尽孝道,包括两汉举荐为官,出身也叫举‘孝廉。’

  丁忧制初为三月,即百日,而后逢家亲丧身后七个月、十三个月的时候要再丁忧一个月,后来大家伙嫌麻烦,干脆延长了丁忧的时间:三年!

  说是三年,实际上只有二十七个月,大家不要弄混了。

  为什么二十七个月却要称三年,原因是子女出生的前三年离不开父母的抚养,自然在父母死后要守孝三年,至于为什么只有二十七个月,这点能水几千字,实在没这么厚颜大家便自行去查吧。

  汉之后,丁忧制越来越跑偏,除了自己的祖父母、父母丧身要丁忧,连兄弟姐妹去世也要丁忧,只是时间不统一,并不需要三年那么长,但一个月到三个月总是有的。很多点背的官员,做二十年的官,可能十几年都在忙着丁忧!

  朱明祖训定大明以孝治国,对丁忧的事一向很支持,允许官员在祖父母、父母去世后守孝丁忧,但这在朱允炆眼中,这件事虽附和孝道,但简直就是在靡费国力!

  因为官员在丁忧期的时候,朝廷是要给他俸禄的,数额为在职时的一半。

  “年给半俸。”

  这是洪武年留下的记载。

  而官员丁忧去了,他的位置空着怎么办?朝廷还要选材来充任,而这个丁忧的官员是因为守孝才离职,不算犯法,又不能取消他的官身怎么办?

  等到丁忧期满回地方省府或吏部报道的时候,朝廷就要给他安排位子,没有同级的位子就提拔半级安排,没有半级的位置那就等,等到第一个空出来的位子就安排过去。

  好比一个刑部的正五品郎中回家丁忧,回来后等了三个月,等到一个礼部从四品的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