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百十一、民国版的战时工业建设(上)_城管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就算履带车的单位面积压强小,可以在烂泥地里开,可是上桥过河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至于利用领先时代的观念,搞民用工业赚洋人的钱……嗯,不是不可以,但若是搞低端产品,就需要大规模生产,原材料供应的问题不太好解决;若是搞高端奢侈品。那些鄙夷黄皮肤的白种人肯认吗?

  总之,在民国时代办厂,只能立足于国内市场,想要大规模出口工业品来创汇,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第三点则最为奇葩,凡是读过近代革命史的人,都知道拥有一个政党对建设政权、凝聚人心的重要性。但非常不科学的是。大多数主角都只要随便弄一下,一个组织严密、团结奋进的党组织就诞生了,党的绝对领导也很快确立了,还有大批政委也跟着从天上掉了下来,主角依靠着他们指哪打哪,犹如臂使……

  某逆天级别战斗组织的真实缔造者陈独秀。在粗略浏览了几篇民国文之后,不由得连声叹息说,当年他搞这个党的时候就已经很天真了,以至于革命事业遭到那么多挫折,自己不仅被赶下台。还坐了几回牢。没想到未来的“文艺工作者”比他更天真——他们到底是把政党看成是什么了?私人所有的家族企业么?

  举例来说,纳粹党就不是希特勒创立的。但日后有谁还能记得希特勒之前的那位建党者?而孙中山在夏威夷开创兴中会的时候,他也不是首任会长,而是第三任——前两任会长很快就被遗忘了。

  至于他陈独秀就更是甭提了,不就是一次失败么?而且,即使在被蒋介石清党之后,党的力量依然要比国共合作之前增强了许多倍,这也可以说是他的功绩——但陈独秀还是被毫不留情地赶下台了。

  总之,指望着在建立一个政党之后,就能始终把它当成自己的私人产业,这思维本身就已经够奇葩了。

  第四,大多数小说主角都明白,民国时代的农民和土地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不努力解决是绝对不行的。

  但同时又天真地以为,只要随便出台一个土地政策,再拉出几万军队来镇场子,就能把自己的政策在几千万人口的地盘里给贯彻落实——农民都感到满意了,不再聚众闹事抢米搞暴动;那些家里养了民团和打手的地主,都会老老实实地听话照办,不会阳奉阴违甚至抵死不认;马贼土匪也都没了,黑帮会党都不搞活动了,各个政治团体都变成乖孩子不出来煽动反对风潮了……

  呵呵,如果土改能够搞得这么顺当,大革命又是怎么失败的?游击队和还乡团还需要来回厮杀打得血流成河?就算是国民党搞的“二五减租”运动,还没有涉及到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呢,也被抵制得根本开展不下去。当时中央派了专员到地方上督促,县长干脆捏造个“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