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1章 楼观道_逍遥小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户们也就是两成左右的收获,如何能缴足额租?

  可因为李逍是包租,因此本来这个损失是要李逍承担的。

  但公主免了封户们的租税,也就让李逍免于损失,不然这损失可不小。

  公主今夏一粒粮租都没收,牛车上拉来的全是公主庄园里自己的粮食。

  “多谢公主了,我让人给你打借条,这算是我们印刷局借你的。”

  “还打什么借条,一点点粮食而已。”

  “可不是一点点,现在粮食金贵啊。”李逍感叹着,随着大量饥民向长安涌来,长安的粮食压力可不是一点点的大,粮价那是节节高升。

  就算朝廷的常平仓不断放粮,可也打不下飞升的粮价。

  “这粮食也不全是我的,我给你介绍几位善人。”玉濑笑着说道,这时她身后走出几个人来,都是穿着道服之人。

  “这位是长安楼观道的陈道长,以及楼观道诸位道友。”

  被称为陈道长的是一位大约五十上下的老者,长的很高大,又很儒雅,长长的胡须,一身道袍,手执一把拂尘,背上却背了把宝剑。

  对于楼观道,李逍也是知晓一点的,毕竟在长安城里,有不少道观,而其中最大最有名的自然就是楼观道,这可是当年高祖李渊都尊奉的道观,是皇家特意请来,并为他们修建道观。

  其实说起楼观道,就不得不说道家组织形式的发展变迁。

  在南北朝时期,道馆制度逐渐兴起,而在此之前,五斗米道的道官和道民家中有专用于自责和悔过的屋子,叫静室,又或叫靖室。一定级别的道官在家中设的静室,叫治,意思大概跟道官治理道民有关。

  治有不同等级,天师直接控制的二十四治,相当于行政区域的办公地点,不过是一些茅屋或瓦屋建筑。

  这些治,也是中国道教宫观建筑的雏形。

  五斗米道规定每年在几个特定的日子召集道民开会,以二十四治为中心,举办祭祀祖师、交纳道米钱税、登记人口的活动,这套组织机构也是他们用来统管道徒的活动。

  后来道馆兴起,道教也从民间秘密状态走向社会公开化和官方化。

  建在城中的道馆,主要靠朝廷供给和贵族富豪的施舍供养,小部份来自替人做法事收入。

  地方上的一些道观,有的则拥有官府划归的民户,这些民户多半散在道馆附近,为道馆耕种土地,道士也从事劳动,地位最高的馆主掌管道馆拥有的包括房舍地产在内的全部财产,逐渐就成为封建僧侣地主阶级的一部份。

  道观的兴起,使得天师道原来以祭酒制度为特征的组织形式衰弱。

  楼观道属于道馆中的宫观派。

  按楼观道的说法,他们的祖师是尹喜。这是西周时函谷关令,他曾在终南山北结草为楼,夜晚在上面观星望气,这也是楼观得名来历。后来,老子骑青年过函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