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七章:请征_予君天下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顺和七年十月末,沧州急报:辽军强攻栖山望,守军死伤殆尽,昭武校尉亡;镇远大将军于驰援作战中右腿中箭,因伤情恶化,不得不截肢保命、元气重创;忠武将军主持西北边境防务,兵马缺额甚巨,北三镇告急!

  事出突然,朝堂之上,多年来过惯太平日子的官员们,一半因不知所措而一言不发,恨不得就地隐身,以免被圣上点名问对策;另一半也不知所措,却用胡乱表态掩饰心虚,时不时地还要与意见相左者高声争辩,好似此刻嗓门的大小彰显的是平日里“居安思危、枕戈待旦”的程度。

  顺和帝看着眼前堪比闹剧的廷议,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紫宸殿内先帝对他说的话:“喆儿,你是太平之世的帝王,也必会有个太平之世的朝堂。”曾经,他也以为这是种褒奖,如今才知,父皇是在说他和他的朝堂定然是能享太平却经不住事的。

  不过是边境起了战事、将领有死伤,辽国大军还没过元沧江呢,就乱成这样了?太子呢?太子在干什么?顺和帝没有在太子该站的地方看见他,又往殿上乱得最热闹的几处扫了一眼,发现太子唐彧正在当和事佬劝架……

  真有出息!

  顺和帝强忍着怒气,着太子同三省六部商议出章程明日再作廷议,便退了朝。

  大楚毕竟也是个在乱世中争出头的王朝,且立国以来楚辽边境每隔十年上下必有大战,因此当大家从震惊中缓了过来,朝臣之中多少有些真本事的人倒也能各司其职。

  其后两日,太和殿廷议有条不紊,大大小小的应对策略、政令一一审定,只接替镇远大将军统领西北境兵马战事的人选仍悬而未决。宣威将军薛垚本是呼声最高之人,特别是不少两朝老臣想到大成二十九年时的情景,更觉薛将军晋升品级、领兵西北之事十拿九稳,万料不到圣上在听到太子提议后竟沉默着不表态。朝臣们摸不准天子心思,只好搜肠刮肚又将大楚武将姓名排了一遍,可不论身份、资历、能力,都推不出别的合适人选。

  形势不等人!打仗的事更经不起这“明日复明日”的耽误!朝臣们隐隐形成默契,战报抵京都过去三日了,今日殿上必须说服圣上把薛将军定下来!本着这样的共识,这一日,大家上朝的步子似走得特别坚定,可刚到太和殿却立刻傻了眼。

  大殿前傲然挺立着的女子身穿郡主大朝服,及待殿门一启开即当先步入,只把一道坚毅背影留给了心绪大乱的朝臣们。

  历史似个车轱辘,往前走的每一段,辙印虽不完全相同,却又总是似曾相识。

  顺和七年十月三十,大楚亭林郡主上朝,自请领兵西北,并以成家媳的身份,恳求圣上准镇远大将军回京养伤。

  顺和帝并未在殿上做决定,起先只是褒奖亭林郡主“忠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