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6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量的投资用于哈尔滨,以作为抵挡日本人北上的基地。那几年,每一年对于哈尔滨的城市建设投入都达到了数千万卢布,最高的09年甚至达到了5000万卢布,那正是哈尔滨商业的黄金年代。

  这大半年来,革命委员会对于这座城市的投资至少也超过了4000万卢布,这笔投资顿时让哈尔滨的经济迅速的活跃了起来。即便是那些站着霍尔瓦特局长身边的俄国官僚,在吴川所带来的大笔资金投入面前,也放下了不少敌意,认为没必要和这位中国人斗下去,现在应该抓紧机会赚钱才行。

  m.vipkanshu.

  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货物的北上运输效率,在吴川、康斯坦丁等人的联络说服铁路管理局官员后,霍尔瓦特不得不同意把长春到哈尔滨的宽轨铁路改成标准铁轨,并同南满铁路、吉长铁路进行对接运营。

  吴川为此和霍尔瓦特达成了一个贸易协议,中东铁路管理局以十万美元一台的价格向美国钢铁公司订购600台适合于高寒地区行驶的蒸汽机车,然后以11万美元一台的价格出售给东北铁路局500台,每台机车他可以收到1000美元的回扣,其他铁路管理局官吏可以分到每台1000美元的回扣,当然中东铁路管理局将先行向美国钢铁公司进行垫资。

  而在另一边,吴川和美国钢铁公司达成了一份协议,以9万8千美元的价格购买100台蒸汽机车的整机,以8万5千美元购买200台蒸汽机车的配件,剩下的300台蒸汽机车则必须放在沙河口机车厂进行制造。

  美国钢铁公司自然不会放弃这样一张大单子,美国钢铁公司的代表不仅承诺可以把蒸汽机车的技术进行转让,也在鞍山钢铁厂股份上面做出了让步。即革命委员会51%,美国钢铁公司49%,智利铁矿归属于鞍山钢铁厂的名下。

  于是吴川又借助机车的制造合同和满铁达成了协议,满铁对中方放开沙河口铁路车辆维修厂的管理权,抚顺工科学校也从下半年开始接受革命委员会委托培养的中国学生,每年不少于300人。

  在这场令人眼花缭乱的交易中,大家好像都得到了好处,因此革命委员会和三方的关系都升温了不少。当然最为得意的还是吴川自己,这下连智利铁矿的租借费用都腾挪出来了。

  对于袁世凯的邀请,他倒是犹豫许久,因为他觉得自己现在去北京也就是个陪衬,袁世凯和孙中山才是此时中国政坛的主角。与其跑去北京听两人侃大山,还不如留在东北多做点实际事务。

  只是党外的周树模、宋小濂也好,还是宋云桐等党内同志也好,都认为吴川应当走一趟京城。袁世凯如此大张旗鼓的邀请孙中山、黄兴和吴川前去,只要他没有发神经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