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4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下官民迷惑不已,就连外国记者都是惊诧莫名。

  北京外交公使团在获悉此事后,虽然没有被惊吓到,但是对于这件事却表现的漠不关心。某英国要人与袁世凯晤面时,则直截了当表态道:“中华民国成立伊始,第一次总理如此不负责任,大失外交界之信用,唐氏不去,信用不易恢复。”

  陆徵祥回到京城之后,才总算明白了整件事的过程。唐之所以弃职,一是唐绍仪在办理对外借款时和公使团、银行团闹的不愉快,这就令唐内阁在外交方面陷入了不利。要知道列强此时还没有正式表态承认中华民国,加上外蒙、西藏事件,借款维持政府运转,都需要得到列强的支持,因此外交上出了问题,唐的内阁总理是干不下去的。

  二便是夹在南北之间的唐绍仪也是受够了两边攻击他的夹板气,北洋觉得他是吃里扒外的叛徒,南方革命党人却又嫌他不够革命,只是想在双方之间左右逢源。至于原来的立宪派士绅们,则是盯上了他屁股下的总理位置。

  于是在王芝祥接任直隶都督一案的纠纷爆发后,和袁世凯难以沟通的唐绍仪终于不辞而别了。只是这位未免忘记了一件事,他现在是中华民国政府的内阁总理,不是袁世凯幕中的幕僚,这种弃职跑路的行为直接动摇了民国政府的威信。

  而袁世凯也是知道轻重的,他立刻派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赶赴天津劝唐回京,试图挽回局面,但还是被唐所拒绝了。

  袁世凯只好于6月17日发布命令,宣称唐绍仪向自己请了病假,“着给假五日”,通知外交总长陆徵祥回来暂代国务总理职务。

  只是事情并未到此了结,五日后在唐绍仪假满辞职之日,同盟会籍阁员蔡元培、王宠惠、宋教仁、王正廷四人也同时递交了辞呈。袁世凯虽然加以挽留,但并未成功。

  这些同盟会阁员的辞职,表明了南北调和主义产生的唐绍仪内阁还是破产了。原本就欠缺威信的北京政府,眼下更是失去了约束各省军政府的名义。

  宋教仁等同盟会南下后就开始组建新党,试图在下次竞选时夺的组阁的权力。而袁世凯这边则是完全蒙了,对他而言中央威权要么是大家妥协出来的,要么就是打出来的。唐绍仪内阁就是他对于南方民党妥协的产物,现在民党退出政府这是摆明了想反悔,不想认他这个大总统了。

  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民党退出政府之后手里还拿着共和的大义,可逼迫清室退位的袁世凯除了这个临时大总统的头衔却什么都没有了。他虽然可以驱使北洋新军,但是此前是靠着满清的余恩,现在却只能施以官爵厚禄,共和政府可没有效忠君主一说。

  因此一旦民党打着共和的名义重组内阁,袁世凯就连现在的法统都保不住了。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