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6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凑合。不过他们毕竟和我们的士兵没有共同训练过一段时期,还是需要一段磨合时间之后才能真正溶合进军队…”

  m.vipkanshu.

  对于这位中尉的诉苦,滨面又助并没有放在心上。日俄战争中日本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战争所带来的巨大人员伤亡也令日本上下感到震惊。如果不是俄国内部的革命束缚住了俄国的手脚,已经动员了100万作战人员的日本,将不得不把未经训练的平民也派上战场了。

  这场战争让不少日本精英第一次意识到,今后的战争将会是一国全部资源的较量,而不仅仅是一国现役军队的较量。所以在1906年,当时的陆军大臣寺内制定了将复员军人组织成在乡军人会的草案。

  1909年,陆军省军事课长田中义一本着“良民就是良兵,良兵就是良民”的主张,积极筹划了在乡军人会的建设。到了1910年,陆军终于建立了“帝国在乡军人会”,作为陆军战时兵力的有力补充。

  当然,对于陆军来说帝国在乡军人会并仅仅只有这样一个用途,这也是陆军对基层政权渗透的第一步。通过帝国在乡军人会这一半军事化的组织,陆军开始了对于整个国家进行军国主义化的改造。只不过现在日本上下并不了解,陆军跨出这一步代表着什么。

  作为日本利益线的南满地区,帝国在乡军人会自然是优先成立的地区,但是满洲毕竟不是朝鲜和国内,日本并不能大动干戈的对这些在乡军人进行集中的军事训练,加上这一制度现在也不过是初建时期,因此在乡军人的素质并不能达到陆军的期望,自然也就让滨面又助听到了这样的诉苦声。

  不过滨面又助觉得这不过是帝国在乡军人会组建的时间太短,所以这些在乡军人的素质才不能达到陆军的要求,若是给与他们足够的时间加以定期训练,帝国在乡军人会就会发挥出足以让人刮目相看的作用来。更何况,就算是现在这个才组建不久的帝国在乡军人会,不也已经给陆军提供了足够的帮助,让这些无组织的满洲居留民动员起来了么。

  略过了这些在乡军人的问题,真正让滨面又助感到有所动容的,还是第五师团的士气问题。出身九州的第五师团,在陆军中一向以坚韧敢战而著称,军中风评仅次于第2、6师团。虽然一路行来滨面又助并没有看到什么军纪涣散的状况,但是却也没有见到什么积极奋发的热情。

  滨面又助的军职生涯虽然侧重于情报工作,却也能够看得出来这只部队已经丧失了取胜的信念。只不过平日里严苛的军纪和身在异国的特殊环境下,使得这些第五师团的将士们还保持着纪律性,以迎接最后的时刻到来而已。

  抱着死亡的信念去争取胜利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