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08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斗志,几乎革命军枪声一响起,这边不是丢下枪械投降就是转身跑路了。

  虽然这极大的减轻了革命军的战斗任务,但是这也让叶声这也的革命军将领意识到,大烟的危害性究竟有多大。看到绥化府官吏绅商没有过多的染上这种恶习,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对于绥化府的治理会轻松许多。

  兵不接刃的解除了绥化府的武装,这让叶声终于有暇在进城的路上,向陪在自己身边的绥化府知府黄家杰询问起了关于绥化府的资料。被巡抚周树模誉为干吏的黄家杰,倒也丝毫不加隐瞒的向叶声介绍起了绥化府这座新城。

  “…自首任知府成多禄设立巡警总局,城中4区有警士近百人,城外5区有警士200人,一时城内外治安大为好转。

  本城过去居民主要以满人为主,城东公里处设有旗屯20余处,不过随着开荒放禁和开办木厂之后,关内汉人移居到此地的人数大涨。如今本府汉人人口同满人、鄂伦春人、赫哲人的人口,大约为五对五;至于城内则是七对三。

  绥化府现在共开垦耕地300万亩上下,总人口约为10万,这绥化城内有9000余口。本地最大宗的产业,一是粮食行,二就是木厂…

  府内除了绥化城外,尚有余庆县、上集厂两地的人口较为稠密。至于学校么,本城有高级小学一所,双河、十间房两地各有一所初级小学,皆为前任知府筹款所修建…”

  虽然在出发之前叶声已经得到了一些关于绥化府和铁山包的资料,但是他的资料显然是不能同治理此地的黄家杰相比的。而从黄家杰这里获得了关于绥化府的大量情报之后,他才发觉军事委员会给他的任务中还是有些漏洞的,那就是忽略了本地满人和北面海伦城的问题。

  虽然本地的满人在管制改革之后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军事组织,现在已经同平民并无什么差别。但是以他们对于本地地理的熟悉,一旦误解了国民革命军的政策,把革命委员会推翻满清朝廷的革命任务当成了汉人的排满起义,那么他们是无法在面对东北的铁山包驻军同时,还要分兵去镇压这些满人的反抗的。

  而海伦府通肯城的驻军虽然不多,但是同样也是一个以满人为主要人口的城市,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的安危,这座城市必然不肯坐视革命军从容剿灭铁山包和绥化府的抵抗,而是要主动出兵策应的。

  于是在听完了黄家杰对周边情况的介绍之后,叶声不由正色向其说道:“叶某出发之前,曾经受命前往请教过宋民政使,一早就听闻黄知府乃是难得的干练之才。吴主席也吩咐过在下,一定要保护好黄知府的安全,解放了绥化之后,这建设绥化的重任还是需要黄知府这样的人才为国效力的。

  刚刚听了黄知府的这一番话语,叶某觉得黄知府还是应该继续为绥化人民效力的。不知您是否愿意接受我的临时委任,继续掌管绥化的民政事务。至于正式委任,还需要获得委员会的正式命令。”

  黄家杰听到宋小濂的名字不由心中一动,他并没有立刻答应叶声的请求,而是岔开话题问道:“宋民政使安然无恙,确实让我这个过去的同僚倍感欣慰。不过,敢问叶将军,本省巡抚周大人现在何在,贵军会如何相待了?”

  叶声沉默了片刻后说道:“周巡抚现在很好,齐齐哈尔解放之后,他被我军围困于抚衙之中。据说过几天就会被送往哈尔滨来。我倒是听吴主席说过,周巡抚和宋民政使在黑龙江主政期间保护了国家疆土,政治上也颇有建树,是有功之臣,和那些与人民为敌的满清官吏是不同的…”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