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_残阳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秀轩和马强架起电台(需要上传地图),与30多公里外的419号进行对话。无人机早已经准备好了,不过这类任务必须依赖精确的定位,如今天上找不到一颗定位卫星,只能由林秀轩估算位置,然后画好住宅与张泾河的相对位置关系,上传到艇上。这样劳师动众搜索一座乡间房屋,势必要动用一些人力,不过未尝不是锻炼艇上人员的机会。

  30公里外的程大洋接收到电报后,立即下令起飞无人机。

  这架无人机早就泡在了水里,等待起飞,它原本可以折叠起来,从*管发射,不过那样折损寿命,最后还是从武器装载口抬出来,放到了水中,用缆绳系着。

  螺旋桨旋转起来后,有人解开缆绳,飞机嗡嗡地在海面上滑行了一段距离,闪了闪灯,缓缓升空而去。

  2名操作人员坐在指挥室的无人机控制台前,他们身后挤满了人,大家都想看看1941年的祖国是什么样子的。

  天色渐已转亮,光学监视设备可以直接使用,清晨云层很高,飞机高度定为3500米,这个高度光学设备可以提供分辨率米以下的画面,足够识别一般车辆;而地上的人如果没有望远镜,基本不可能看到或者听到;当然为防万一,雷达告警器和其他的电子侦察设备同时在工作,不过一直没有回应。

  历史资料上显示,这个年代轴心国有一定的雷达技术,但是显然在这一带,担心雷达纯属多余。

  这架飞机的最大升限是16500米,在21世纪当然不算什么,但是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升限足够避开所有的活塞飞机。不过目前飞机正在进行对地形进行测绘和光学设备侦察,不宜飞的太高。机上的KU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可以很好地监视地面上诸如车辆和坦克之类的运动目标,分辨率非常之高,该雷达也可以同时进行地貌测绘,以备*攻击之需,只要有了精确的地形地貌数据,即使没有卫星导航,*仍然可以使用地形匹配,进行中段导航,当然眼下还完全看不到有使用*的必要。

  飞机在日出时飞近海岸,首先看到的是几十里的烂泥滩涂,滩涂上连片的芦苇在风中起伏着,有几条河流的出海口隐藏期间。荒滩上竖立着一排排渔民捕鱼用的竹围子,在教科书上这些东西也称作“沪”,至少到了水手长上学的时代,金山乡下的这种原始的捕鱼方式还是没有改变,但是捕鱼的竹围子,已经改用了更加结实的尼龙材料,并且能捕到的鱼也越来越小了。

  按照林处长的描述,飞机沿着张泾河缓慢飞行,四面都是低矮破败的房子,形成了一堆堆沿河而居的自然村落。

  房屋的色调主要是白墙黑瓦,也有褐色的稻草顶棚,烂泥砌成的土黄色围墙。大部分房子朝南,门前多数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