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5 第一百六十五章_升官发财在宋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到宫中后,赵祯以理政的名义屏退下人,也的的确确坐在了案桌后,却在心不在焉地批阅了其中几封后,就将笔搁下,取出袖中所藏的那条绸带来。

  因受水浸泡,又被他在仓促下团成一团,再次展开时,已愈发模糊了。

  但也许是天意,唯有开头的‘吾儿受益’四字,仍清晰得触目惊心。

  太子名姓,天下人皆当避讳,一旦称帝,就连已然作古的先人都得被迫改名。

  宫里人更当对此一清二楚,又怎么可能有人知事犯事,冒此大不韪,也要将儿郎取名为‘受益’?

  除非放此水灯的人,就是他的娘亲,刘圣人。

  赵祯回想起刘圣人平日待他不冷不热的种种,以及方才在宴席上,只急于逢迎爹爹,柔情蜜意间,连个眼神都无暇赐予他的模样,便觉此事绝无可能。

  哪怕真放了灯为他祈福,也不可能是孤零零、装饰如此寒酸的一盏水灯,而得宣扬得宫人皆知,以华物作饰,才似其做派。

  赵祯面沉如水,将它抻平,稍微晾干一些后,便将它叠得仔细,放入暗格之中。

  这暗格极为隐秘,除了他以外,就只有身为皇帝的赵恒知晓了。

  赵恒自将国家政事悉数交托到他手里后,就自享清福去,再没来过此殿理政。那他会将暗格打开,还凑巧就发现藏在最里头的那一不起眼的绸带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赵祯将东西放在安心的地方藏好后,重新提起笔,又唤了人进来伺候。

  他继续批阅着奏章,心里头,却不可抑制地浮现了个连他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的猜测。

  ……他的生母,难道另有其人?

  赵祯的笔尖倏然一颤,落下豆大一颗墨珠来,毁了将写好的一段批语。

  接下来的几日,承载着这一绝大压力的赵祯,却一丝一毫都未向外人表现出来。

  特别是察觉这一秘密存在的当晚,他一如往常地在批阅完所有奏疏后,准时准点地就了寝,一言一行都与平日一模一样,起身早朝时,也不露半分端倪。

  他屏息凝神,压抑着内心泛起的万千波澜,在细细观察朝中站在前列的每一个人。

  若真有偷梁换柱之事,最清楚内情的,莫过于他的爹爹和娘娘。

  然而这两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将真相告诉他的——若他所想属实,遭到呵斥还是小事,最让他感到忧惧的,还是那可能给对方惹来杀身之祸。

  朝中知晓此事的,定也有那么几个人。

  赵祯本能地认为,寇相也好,王钦若也罢,甚至李迪,都有可能知晓此事。

  但又凭什么要求他们违逆官家和圣人的旨意,不惜堵上前程、乃至身家性命,也要将事实告诉他呢?

  赵祯内心的煎熬、纠结和急切,陆辞暂还不得而知。

  这位学生仁善体贴,纵使隐约窥探出了一关于自己身世的惊天秘密,也死死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