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一章 银山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以为,打击倭寇容易,征略东瀛艰难。”

  朱瞻基笑了起来,回过头看着纪纲。他虽然只有十六岁,却比纪纲还要高半个头。

  纪纲看着他跟朱棣近乎一样的相貌,就连那满不在乎的眼神,都跟朱棣一个模样。

  “殿下,臣难道说错了?”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谁说孤要征略东瀛了?东瀛乃是曾皇祖列入不征之国的地方,孤当然不会远征东瀛。只是孤在前些时日查阅大明史,曾看到我大明沿海保守倭寇之乱,所以才留意了此事。”

  纪纲有些摸不清朱瞻基的态度,抱拳说道:“臣愚钝,不明殿下之意。”

  朱瞻基让开了半个身位,让纪纲上前了一步,说道:“这份地图,是孤前些时日获得的,大人请看这个位置……”

  纪纲仔细看了看朱瞻基手指的位置,那里被做了一个三角符号,只是不明明白代表什么意思。

  不过朱瞻基主动说了出来:“此处乃出云国,如今是京极家族辖地,此地田仪村,山主人是三岛清右卫门。根据我得到的消息,这里有一座银山,储量达到一万万两白银以上的银山。”

  “一万万两!”

  纪纲被这个数字吓了一大跳,完全没有这个概念。整个大明如今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多白银啊!

  朱瞻基却很清楚,石见银山从十五世纪末期开始大规模开发,到了十六世纪以后,特别是十七世纪,每年出银四十吨左右。

  这就等于每年出银百万两以上,而这座银山整整开发了四百年,储量无可估量。

  朱瞻基之所以盯上这里,是因为这里是距离大明最近的银山,而且距离海边不到十公里,便于开发和运输。

  大明朝缺少白银,缺少铜,却好金,没有这些资源,物资的交换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收税收的都是实物,发俸禄发的也是实物,光是这一点,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是如果有了可以制造货币的资源,那么一切就可以变的简单起来。

  经济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在如今大明朝政治稳定的基础上。想要国家的经济运转变的高效和快速,首先就是建立稳定的货币系统。

  官员领个工资都需要几十个下人赶着大车去拉粮食,去肩扛手拉,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各种用不上的东西。

  这样的经济环境,想要快速发展,只是做梦。

  前世有多家银行的朱瞻基对这一套并不陌生,在这个时代,想要建立货币系统,指望印纸币是不现实的。

  像朱元璋那样搞,只会把经济搞的一团糟。

  有了丰富的货币储备,才能建银行,有了银行,然后才能利用防伪印刷技术,建立汇票制度,然后才能逐渐发展纸质货币。

  在21世纪,银行的建立都还需要一定比例的黄金储备,现在就想脱离这些储备直接搞纸币,那是找死。

  在距离大明这么近的地方,就有这么大一座银山,如果不取,那才傻了呢!

  但是如何取,却是需要策略的。

  朱瞻基并没有想要跟纪纲介绍所有的情况,信息的控制,也是上位者控制下位者的手段。他绝对不会让除了朱棣和朱高炽之外的所有人,知道所有的情况。

  即使是纪纲,也只需要知道他该知道的事情就好了。

  (弱弱求一下推荐,收藏)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