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二八章 观马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择地设伏。

  其三,仇震海指挥剩下的船队留在兔儿岛海岸,随时听候调用,配合杨振等人即将展开的陆上伏击作战。

  就这样,撤回到兔儿岛上的杨振一行人,来不及好好休整,就又开始执行起新的作战计划了。

  当天晚上,杨振就在胡大宝的向导之下,率部赶到了最后选定的伏击地点——许官堡以南、浮渡河南岸的观马山。

  至于观马山的地名由来,以及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杨振当然是从胡大宝及其部下那里得知的。

  有了这一支活跃在兔儿岛海岸的前海盗队伍充当本地向导,杨振在熊岳城周边方圆几十里内,都可谓是如鱼得水。

  对于这一次设伏的地点,自从撤回到兔儿岛上以后,杨振麾下各部将领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说应该到熊岳城东不远的望儿山设伏的。

  有说应该到城南十几里的石棚山设伏的。

  还有说应该到城北十几里的墩台山设伏的。

  这些提议,各有各的理由,而提议设伏的地点,也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

  望儿山,石棚山,皆是此地名山,山势陡峭,地形险峻,紧邻南来北往的驿路,确实是设伏的绝佳之处。

  可是,多尔衮和阿济格、济尔哈朗是何等样的人物,撤军路上有如此地方,他们哪能不防着这里可能会有埋伏?

  所以,仅此一点,它们就被杨振直接否决掉了。

  至于墩台山,倒是没什么名望,没人知道它,也不会着意防着它。

  但是它的位置,处在盖州和熊岳城之间,虽然一样紧邻驿路,可是地形相对平缓,不够险峻,是以杨振有点犹豫不决,一时难以取舍。

  杨振很清楚,打伏击,最重要的是拦得住,吃得下。

  如果拦不住,吃不下,就算敌人进了伏击圈,你也有可能被敌人反杀。

  多尔衮这次征剿金海镇的大军以骑兵为主,以墩台山所在的浅山丘陵地形,多尔衮的骑兵很有可能会一冲而过。

  一旦杨振他们拦截不住,那后果就很严重了,他们这些设伏的队伍,很有可能被冲出伏击圈的满鞑子骑兵回头反杀。

  考虑到这一点,杨振最后不得不放弃了墩台山这个伏击点,只能另外寻找一个可以将满鞑子撤军队伍前后隔断一分为二的地方。

  现在的杨振,尚不敢奢望,他的一次伏击,就能把多尔衮的大军全部拦下来干掉。

  尤其是面对多尔衮、阿济格、阿巴泰、济尔哈朗这些人率领的精锐满蒙骑兵,以杨振现有的这点人马,以他现有的实力,稍不小心,就会落一个被反杀的下场。

  但是,既然要打埋伏,那怎么也得把多尔衮大军之中行动最为不便的车炮辎重队伍一举歼灭掉。

  这一次,多尔衮统率的大军之中,除了大量的满蒙骑兵马甲之外,剩下的就是他们旗下的汉军重炮队伍了。

  而这些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