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四七章 冰情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他别的事情恐怕也要搞砸了。

  好在褚宪章是一个直人,这一次杨振通过他也能够实现替孙传庭说话求情的目的。

  像孙传庭这样的人物,崇祯皇帝因为他的几句牢骚话,几句不敬的话,就把他从兵部尚书保定总督的高位上一撸到底,直接关在大牢里,一口气关了三年,实在是有点太浪费了。

  直到后来杨嗣昌死了以后,崇祯皇帝无人可用,才又想起孙传庭来,放出来以后,直接让他当了陕西三边总督,没过多久,又让孙传庭挂兵部尚书衔,赐尚方宝剑,总督河南、湖广、四川等地七省军务。

  可惜的是,到了那个时候,大明朝整个北方已经彻底糜烂,即便是孙传庭这样的人物出来主持大局,也已经无力回天了。

  崇祯十六年十月,孙传庭战死,尸骨无存,几个月后,大明朝京师沦陷,崇祯皇帝上吊自杀。

  有人说,传庭死而明亡矣,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孙传庭能早两年被放出来,那么形势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杨振这个来自后世的灵魂,既然知道此时此刻孙传庭这样的人物,就因为与杨嗣昌不和,与杨嗣昌斗气而被崇祯皇帝关押在京师大牢里三年,他又怎能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呢?

  无论如何,他也要为孙传庭说说话,努力为大明朝续续命啊。

  崇祯皇帝听不听,那是崇祯皇帝的事情,然而说不说,做不做,却是杨振的事情。

  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可以说而不说,可以做而不做,杨振自己的心里,也过不去那道坎儿。

  对杨振来说,让褚宪章给崇祯皇帝带话,请求放出孙传庭,就权当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却说褚宪章见了杨振,向杨振及其部将们传达了崇祯皇帝的旨意以后,当晚即交割了从京师带来的那些军械,次日一早,就告别了杨振,离开了松山。

  朝廷的两拨传旨钦差全部离开之后,松山城里总算是暂时消停了下来。

  而且有了先前卢志德宣读的崇祯皇帝旨意,留守松山诸将也都知道,朝廷对于他们的升赏,包括已经奉命在十一月以前就渡海前往辽南的那些将领们的升赏,皆由杨振一言而决。

  知道这一点以后,这些人反倒安下心来了,各做各的事情,一心等着杨振的决定。

  而杨振并没有立即做出决定。

  正月初四上午,杨振亲自到南门外送走褚宪章一行人之后,领着留守诸将,策马去了止锚湾的船营,去探视海上冰情。

  杨振记得,早在天启年间一个隆冬,奴儿哈赤率数万大军猛攻宁远城,结果损兵折将没有拿下,却盯上了宁远附近海上的觉华岛屯粮城。

  那一年的冬天天气异常寒冷,从宁远海岸到觉华岛的海面完全冰冻,后金军满蒙骑兵数万人,履冰驰进,登岸觉华岛,攻入囤粮城,残酷屠杀了岛上守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