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三六章 插曲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忙搀着其母张氏迎了出来。

  才一个多月不见,金士俊仿佛变了个人一般。

  此时他身披重孝,神情沮丧,胡子拉碴,满脸沧桑,只一个多月的时间,却老了十岁都不止。

  而一见了杨振,金士俊当即跪地掩面痛哭。

  这个场面,直让杨振唏嘘不已。

  杨振与杨国柱两人好一阵劝慰,才让金士俊止住了哭泣。

  杨振拉着金士俊对他说明了来意,先是告诉他自己为他表了战功,朝廷将有封赏。

  同时也告诉他,自己带了先遣营兄弟给他的万余两银子前来,叫他好好为其父其弟修墓建祠。

  当然,杨振也告诉他,此次拜祭过后,他要离开宣府城,前往张家口出边去了,嘱咐金士俊处理好其父其弟的丧葬事宜以后,能够再回辽东找他。

  然而金士俊面目呆滞,默默无言,只是听着杨振的嘱咐,领着他们到设在家里的灵堂里祭拜了一番。

  杨振见他魂不守舍,心思已不在军中事务上面,只能叹着气,留下了重礼,与他拥抱告别。

  杨振从松山带到京师办事的银子,剩下来的万余两,一分不剩,全部留给了金士俊。

  既然他已经决定要对张家口的那些个通虏奸商们下手了,那么现在手中的这些银子,对他来说,也就不算什么了。

  杨振从金家略显衰败的笼罩着悲悲戚戚气氛的院子里出来以后,收拾下心情,在杨国柱的陪同下,亲自去了一趟宣府巡抚衙署。

  一方面,算是对宣府巡抚刘永祚的一次拜见或者回访,另一方面,他又以前往张家口探望弟弟杨捷为名,当面向他辞了行。

  刘永祚身为宣府巡抚,按理说,他应当主要管军,但他到了宣府以后,军务并不怎么插手,而是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了赈济灾民和募民屯垦等民事上面,认为剿匪莫如安民,民安而匪患自除。

  他的这个想法与做法,自然与杨国柱一拍即合,当然也赢得了杨国柱的尊重。

  原本历史上,他们两个人在宣府镇就共事多年,合作默契。

  杨国柱从崇祯九年就是宣府总兵,一直干到崇祯十四年战死辽东,整整五年。

  而刘永祚也是从崇祯九年出任宣府巡抚,一直干到崇祯十三年冬,整整四年多。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明末政治动荡,人事变化异常频繁的崇祯年间,是很不寻常的。

  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与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然了,这一世,由于杨振这个蝴蝶翅膀的扇动,宣镇总兵杨国柱与巡抚刘永祚之间的默契,变得更深了。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莫过于他们前不久联手驱逐宣镇监视太监曹本正的事情了。

  杨振此来宣府之前,最大的一个忌讳,就是宣镇的监视太监,也俗称监军内臣。

  这些人在宫中地位极低,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