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六三章 重炮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间差距甚大。

  最大射程,只是它理论上能够打出去的最远距离,这一点跟它所部署的位置,射击的角度,以及所使用火药的质量、弹丸的重量,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一切条件均符合,均完美的状态下,能够打出去的最大距离,就是它的最大射程。

  可是这个最大射程,与它的有效射程,即它的有效杀伤半径,却根本不能划等号。

  从明末红夷大炮在战场上的实际威力来看,它的有效射程或者说实际杀伤半径,是大打折扣的。

  根据后世的测算,即使是将它部署在高达一丈多高的城墙炮台之上居高临下射击,比如宁远城头的那些红夷大炮,其有效射程或者说实际杀伤距离,也只有大概一千五百米到两千五百米之间。

  以当时的实际条件,即便是最大号的红夷大炮,即使是部署在城墙炮台上以四十度角仰射,也根本不可能打出十里开外的距离。

  所以那种一炮打出去,糜烂十几里的骇人场面,是不会在明末出现的。

  但是,这其中的道道,却不是此刻松山城里的各路官军所能够闹得清楚的,当年宁远大捷的威名,红夷大炮的威名,早已经传遍了天下,已经人人耳熟能详了。

  最重要的是,从那时起,红夷大炮的威力就已经成为了辽东前线官军能够坚守城池的重要底气所在了。

  所以,当崇祯皇帝重用西洋人在京师铸造的重型红夷大炮运抵松山城后,消息传开,参加过松山保卫战的松山官军,立刻就沸腾了。

  一丈多的体长,三寸多的口径,四五千斤的重量,在十几匹骡马共同拖拽之下隆隆前行的巨大炮车……

  这一切,落在松山官军的眼里,看起来是那么令人心安,又那么令人激动。

  因为就在几个月前的松山保卫战之中,几乎整个松山城里的官军,都完全处在被动挨打的状况之下,说他们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一点也不为过。

  而在整个松山保卫战期间,松山城内唯一拥有还手之力的,就是西城炮台上布置的那一门红夷大炮了。

  满鞑子重兵围攻松山城,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当初坚守城池的松山官军士卒却不管那么多。

  在他们看来,如果松山城能像锦州城、宁远城或者山海关的关城那样,拥有更多守城的红夷大炮,那么一向欺软怕硬的满鞑子,恐怕也不至于那么嚣张,不至于专门摁着松山城打个没完没了了。

  对他们来说,满鞑子放着锦州城不大,而专打松山城,主要是因为松山城城小、炮少,看起来比较好打,或者说比较好欺负。

  一旦松山城的重炮多了,尤其是增修的瓮城上部署了重炮,满鞑子或许就不敢来了,到时候松山城也就稳如泰山了。

  也正因此,等到亲眼目睹大批火炮入城带来的兴奋渐渐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