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477章 民心向背_策行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

  ——

  消息传到宕渠,又传到八濛山大营,辛评、冯鸾等人忧心忡忡。

  如果不采取措施,就这么僵持下去,人心向吴,蜀军很可能不战而败,形势将无法收拾。

  于是,他们联合向曹操建议,立即进攻八濛山,击退徐晃部,打击吴军的士气,收拾人心。经过半个月的施工,渠水已经被截了一半。如果加紧施工几日,实现全部截流,再在八濛山东部、南部填出几条通道,就可以抢攻到徐晃身后,实现围歼。

  与此同时,辛评还建议曹操下令曹昂出击,夺回西城,至少截断子午谷南端,让关中的物资无法进入西城,进入巴郡。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逼退黄忠,守住益州。

  听了辛评这句话,曹操看了辛评一眼,半天没说话。

  辛评也知道这句话不动听,有损士气,其实已经承认了蜀军不是吴军对手,正面作战必败无疑。但他不得不说,事到如今,他们能倚仗的只有地利,如果让黄忠在巴西站稳了脚跟,蜀国就完了。曹操的主力无法支援其他战场,总有一路会溃败。

  就在这个时候,法正也送来了消息,建议曹操不惜代价,强攻八濛山,尽可能歼灭徐晃部,挫吴军锐气,扭转眼前的不利形势。

  曹操反复考虑,最后决定接受辛评等人的建议,强攻八濛山。他之所以迟迟没有发起强攻,主要是根据之前的估算,徐晃抢到的粮食应该还能吃几天。他本想再等几天发起攻击,迫使徐晃增加消耗。一旦断粮,崩溃也就是两三天的事,可以一击得手。

  现在发起进攻多少有些仓促,伤亡也会很大。一旦士气受挫,又让徐晃撑过了最困难的时机,能不能取胜就很难说了。

  但他没有其他选择,总不能看着人心被黄忠一点点的瓦解。

  他首先派人通知曹洪,让他将准备好的钱粮、物资送到大营。为了保证路上的安全,他要求曹洪派重兵保护,并由曹休、曹真率中军骑兵接应。

  然后,他要求庞武加快施工,在三日内完成渠水截流,构筑强攻八濛山东部的通道。

  紧接着,他开始大练兵,做进攻前的最后准备。附近的山岭很多,他挑了一个和八濛山形势差不多的,组织部下进行攻防演练。一方面,这是为进攻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大造声势,让徐晃看到他的态度,不敢怠慢,加快粮食的消耗,尽可能的增加胜算。

  曹操的小心思起到了作用。见蜀军加快了动作,渠水截流在即,主力又开始演练攻防战术,徐晃知道战斗随时可能开始,下令恢复一日三餐,每天六升米的供应。

  没能劫到足够的粮食,又留下了好几百民伕,让徐晃的军粮一直很紧张。即使他命令将士在渠水捕鱼,到对面的山岭里打猎,想尽一切办法补充,还是捉襟见肘,不得不削减口粮供应,由正常的六升减到四升,以便多支撑一段时间。

  不交战时,这么做还能勉强支撑,战时却不行。吃不饱,会导致体力不足,不耐苦战,而且对士气影响很大。徐晃不敢冒这个险,明知这会增加消耗的速度,支撑的时间有限,也只能这么做。

  大战在即,徐晃遣散了大部分民伕,只留下曾随王平出战的三百人。

  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