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开开心心过大年_大时代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兄弟,准确地说是七个,四个因为各种原因没了。

  老人先吃,剩下的才是一帮小孩,然后才是伯伯叔叔,最后是一帮干活的女人们。

  一红二白三黄四绿五黑,红的辣椒,白的面条,黄的土豆,绿的香菜,黑的木耳,外加黄花、鸡蛋、胡萝卜、豆腐,以及最不可或缺的臊子,便组成臊子面。

  林家的这臊子面,不是西岐臊子面,也不是长安本地的,而是秦州那边的,口味比较清淡。

  面很好吃,林晓光很怀念,一连吃两大碗。

  放下碗筷,这时,忽然有人进家门,他抬头一看,原来是大队支书,顿时乐了。

  不止是大队支书,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都齐齐过来。

  村里当过国军的也有几个,要么没了,要么解放时部队被消灭了,当过八路军的,还真只有老头子一个,45年6月,他所在的部队,也就是十七路军38军17师,在南河洛宁起义,投奔八路军,一年后,与先后起义的38军各部被改编为西北民主联军38军,归陈谢兵团指挥,十七路军从此进入解放军阵营。

  老头子命真好,当了八年的国军,抗战胜利前夕加入八路军,凭八路军的招牌,以下级军官的身份转业,其后动乱期间也没有遭到冲击。

  到现在,已经是村里走出去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大人物之一。

  他这尊佛,虽然已经退休,帮不了村里什么忙,但村里有什么事,大队的人也时常过去请教,需要帮忙时,老头子十分仗义,没钱也会出力,日子久了,村里人还当他是顾问。

  共产党人不办寿,不过今天大年初一是拜年,知道消息的村里人,一个个先后过来,还有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和大队干部,却无视这些规矩。

  他们有他们的道理,不能贺寿?难道还不能拜年?

  谁让老头子生日是大年初一呢,这生日,好的没法再好了。

  因为今天不只老头子,还有几个单位上的子女也在,长子在武装部,次子在公安局,幼女也在财政上,别说儿媳和女婿,这都是权利部门,焉能小看?

  老人和大队干部,谁心里都有一杆秤,走动得不比谁慢。

  他们这一大帮人的,吃一碗热饭,就吆喝着喝酒,老人还好,回忆过去,说社会主义好,等等。

  大队干部就差多了,恭维这个,恭维那个。

  好不容易结束,撑到下午吃过饭,当天傍晚,林晓光和父母,一大帮人就回县城,家里只留下老头子和婆婆,还有几个小孩。

  林晓光原本也想留下来,可谁让老家没有电,还是煤油灯盏,更没有暖气呢?

  他冷啊,冷就没办法创作!

  却说,隔两天,林仲平带可小茉去单位领导家拜年,杨文姝正在厨房里炒葵花籽,林晓飞在一旁抹眼泪写作业。

  杨文姝边炒边骂:“一个个都跟没见过世面似的,没吃过瓜子啊?两天就吃完了,客人来了怎么办?”

  说话间,有人敲门,客人来了。

  连忙把人迎到客厅,杨文姝瞪一眼林晓飞,后者立刻收拾作业,懂事地问好:“张阿姨新年快乐!”

  来人,原来是街道办的妇女委员会副主任。

  杨文姝要招待客人,林晓飞更不会炒瓜子,只好林晓光来。

  他坐在凳子上,围着火炉烤火,百无聊赖的炒着瓜子,一边想着,最近小飞说小人书没意思,其他的书又看不进去,是不是翻译一部《伊索寓言》或《一千零一夜》等国外儿童读物,或者写一本《黑猫警长》和《阿凡提》小说。

  这时,客厅的说话声,让他为之一动。

  “文殊啊,你家小光不是高考吗?他考上了。”

  “啊?”

  “年前有人过来,北平口音,说是来考察,我还没来得及跟你说呢!”

  ……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