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二章:青年文学社之青年文摘_大时代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校园,偌大一个清华文学社,没有一个文笔比他好的?”

  旁边宣传部部长朱建军踢他一脚。

  顿时,周承辉猛然醒悟,暗道坏了,抬头看去,果然见社长祁明远脸色发黑。

  几天之后,林晓光没见顾敏过来要稿子,暗想这事应该黄了,却在清华教职工家属院傅老师房间,看到北大五四文学社主办的期刊,《未名湖》新发布的一期。

  全国文联这次会议影响力足够大,波及范围之广,而北大中文系贯彻落实双百方针,速度之快让人咂舌,不愧是中国大学祖庭,不愧是两千万青年中最优秀的文艺青年,文学创作的精神让人顶礼膜拜。

  再说《未名湖》。

  期刊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学校主办的叫校刊,社团主办的,当然叫社刊,《未名湖》就是北大五四文学社的社刊。

  五四文学社名称中有五四二字,但并不意味着它诞生于1919年五四运动,它其实成立于1956年,比清华文学社要落后许多年,然而因为北大现在是综合性学校,五四文学社就要比清华文学社强太多。

  五四文学社诞生之初,就以诗社而闻名,到现在也是诗人居多。

  但林晓光看到的这一期《未名湖》,里面却不仅仅有诗歌,还有新出现的小说,刘震云、陈建功、黄蓓佳、查建英、少君几个人的。

  “你在看这个啊,怎么,你这个大作家没有投稿?你不是和北大中文系那帮人混得挺熟的吗?”傅老师端着茶杯走过来,看到他手上略有些粗糙的油印文本,不禁打趣。

  “我自己的事都顾不过来。”林晓光合上《未名湖》。

  “差点忘了,我正要跟你说这事。”

  傅老师放下茶杯,盯着他,一脸严肃:“小光,你现在还是学生,还是要以学业为主,其他的事情,能放就放,就比如说写小说,你都赚那么多钱了,吃饭够了吧?差不多得了,马上期终考试到了,你要是拿不到第一,下学期……”

  她后面没说,可意思却不言而喻,林晓光看到她警告的眼神,知道她不是开玩笑,当下郑重回答:“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别说大话。”傅老师瞪他一眼。

  “林老师,题目我做完了,你快修改吧,抓紧时间,不然我没空玩了。”傅安庆在里面房间喊着。

  “来了。”

  俗话说饱暖思yin欲,林晓光现在每日笔耕不辍,学业方面也不耽搁,双双成绩良好,精神状态达到最佳,就连身体状态,也因为拿到稿费有钱了,吃的更有营养,身体也倍儿棒,感觉身高都在增长。

  事业学业两不误,身体发育还在继续,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幸福。

  可这种状态下,他总感觉有点闲,不得劲,有个地方,总是耿耿于怀,他知道这是为啥,还是因为之前的事给闹的。

  这一天,他们仨再次齐聚一堂,在全聚德吃北平烤鸭。

  饭毕,喝着北冰洋汽水,林晓光盯着林晓芸,再看一眼杨蓝,直到汽水见底,瓶子放在饭桌上,才缓缓开口:“姐,蓝蓝,你们说,咱要不要做点有意义的事?”

  他决定了,做事业,不后悔。

  “有意义的事?你指的是?”林晓芸瞟他一眼,继续吃烤鸭。

  杨蓝已经吃饱,舒舒服服地喝着汽水,眼睛一眨不眨盯着他,像是在询问,什么有意义的事?

  “我想成立一个社团。”林晓光懒得打哑谜。

  “咳咳……”林晓芸一下噎住了。

  好一会儿,东西咽下去,她脸色发红,才嗔怪地瞪他一眼:“下次说话注意一点,别再吓到人了。”

  “至于嘛?我就成立一个社团而已。”

  “还而已?”

  “姐,平心静气,你听我慢慢说。”

  “好,我听着。”

  “我想成立一个文学社团,名字我都想好了,叫青年文学社,社团下设一个社刊,叫青年文摘……”

  ……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