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〇二章:流水线和代工厂_大时代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边忙活,可没落着好,南窑大队的人说他吃里扒外,别的大队的说他偏袒南窑大队,不顾他们死活,真是又受累又受气。

  林晓光思考着,淡淡说道:“某种程度上而言,共同富裕和先富带后富,其实是一样的,这是对我们南窑大队,云台公社而言,范围一大,就不一定了。”

  他一开始说,严东明立刻拿起笔开始记,最后问道:“具体怎么说?”

  “共同富裕不是说要共富贵,不是大家一样富,共同富裕是先富带后富,什么是先富?就是南窑大队这样,先期完成资本积累,怎么带动后富?就是把一些利润比较低,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交给其他的大队来完成。”。

  “这不是把钱让给别人赚吗?这么做的话,队里不会干。”严东明有些迟疑。

  “你说是种地赚钱,还是卖机器赚钱?”

  “当然是卖砖卖机器赚钱。”

  “这不就结了,利润低的生产活动,会逐渐被淘汰,资本是逐利的,会自发的向高利润行业进军。”林晓光看着严东明,反问:“南窑大队只有不到五百人,靠这五百人,种地才能种多少粮食?制砖一年又能卖多少砖头?”

  “这就是打造产业链,组织分工,垄断上游,分配下游。”

  林晓光一字一句说着:“南窑大队其实并不需要合并其他大队,它只需要完成一定的资本积累,然后向更高级的生产制造业进阶,进行产业升级,就比如它一开始人力制砖烧瓦,后来换为机器,这就是进阶,就是产业升级。”

  “现在很多大队都在组织人手制砖烧瓦,竞争者一多,利润就会下降。”

  “他们要制砖烧瓦,需要制砖机吧?这就是南窑大队的机会,要提前布局,进军制砖机制造生产领域。”

  没有父母在旁边打扰,只有安洋崇拜地看着他,林晓光便尽情发挥:“产业链就是这样,它的技术程度有高有低,先进入的,有资本积累的,有技术基础的,它可以进行比较高端的生产活动,比较低端的就由其他人来。”

  “比如说,目前南窑大队是几种产业?”他问。

  严东明忙不迭回答:“上次听了你的话,你讲的旋耕机、收割机、拖拉机、三轮车都在进行,我们和西陕机械学院进行合作,他们以现有基础进行设计,我们组织生产线准备生产,不过这个项目工作量比较大,目前还没什么收获。”

  “没有收获是正常,哪有一个一点工业基础都没有的农村,一下子发展到农用机械生产制造的?”林晓光笑一下。

  严东明也笑,不过是尴尬的笑。

  “方向就是这个方向,南窑大队做生产制造业上游,云台公社其他大队做下游低端工作,进行配套生产,比如机械修理,原材料初加工,组装运输等,还有其他问题吗?”他问。

  “小光,我知道你说的很多,说的都对,别的问题其实不大,最困扰我们的,就是队里的人普遍低学历,不识字的很多,要他们做体力活还行,比较用脑子的,就不行了。”严东明摇摇头。

  他这么一说,林晓光总算找到乡镇企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了。

  还是那句话,村民拥有的知识有限,即便进行职业再教育,也比不上拥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年轻人,而这些年轻人,在包分配的年代,是万万不会去乡镇企业工作的,不包分配后,也不大看得上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能指望谁呢?只能指望从这里面出去的年轻人,但他们学成之后还会回来吗?

  林晓光眉头紧锁。

  “想要把地里刨食的农民,培训成产业工人,似乎只能上流水线,南窑大队,除了成为代工厂,好像没有别的路子了。”

  ……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