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84章 自信过头(第六更,感谢rood诺言万赏!)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明显起来。

  他也知道了皇帝的意图,要推行新法,因此这段时间他的态度也转变了不少。不再是坚决的反对新法派,而是转为了接受新法,但提出对新法进行些改良。

  “臣支持陛下的决定。”

  这是一个油滑的回答,但李世民还算满意。

  “朕这几天,仔细的考虑了李和马周的这个新法。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新法,很激进,但却又很有长远见地。李说的对,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只适合于南北朝这样的战乱时期,适用于隋初唐初这样的开国之初。那时田多人少,地多荒芜,因此朝廷推行均田和租调庸,才符合局势。”

  “但我大唐一统天下,今后随着时间展,人口会大量扩增,可田地却扩增不了多少,尤其是朝廷根本不可能制止的了土地兼并这个问题,时间越往后移,就会有更多的百姓失地,有更多的百姓将不再能分到足额的田地,甚至根本就分不到田地。”

  “我们不但要着眼于现在,还要放眼于未来。人无无虑,必有近忧。均田制现在合脚,但这只脚却在一直长大,如果我们不提早准备好更适合的鞋,那么我们就穿不上鞋,强行穿旧鞋,只会伤到脚,甚至让我们无法走路。”

  李世民想通了这些后,脑子里的观念也就转过了弯来。

  他不是那种固执的皇帝,而是能够明白形势,迅扭转改变。

  既然这个摊丁入亩的两税法,比均田制的租调庸制更好,更能让大唐长治久安,那他有何理由不用?

  他心一直记住的是李那句话,如果推行摊丁入亩的新两税法,大唐的江山起码能保五百年无忧。

  五百年,听起来似乎不好,但李世民是一个现实的人。

  他觉得五百年,其实已经足够好了。两汉不过四百余年,而李说这新法能保大唐五百年江山,足以让李世民动容了。

  一个永不加赋,让他意思到,这句话,起码就能为大唐多延续一百年。

  但就算永不加赋,可只要推行新法,并保持现在的新政,那么朝廷一年将有八千万财收,哪怕减去天灾可能带来的损失,以及减税免税等情况,正常情况下,一年起码也有七千万贯以上。

  朝廷有了这些钱,就是有了底气。

  喊一句永不加赋,能喊的面不红耳不赤,喊的中气十足。

  只要这些目标是能达成的,那么李世民就愿意停均田罢租庸调,全面推行两税,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谁要是敢阻拦他,他就敢收拾谁。

  “陛下真的已经决定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了?”

  李世民点头,“朕不但已经决定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还要永不加赋,大唐以后,不管人丁增长多少,但丁额永远以一千五百万为定额,永不加赋。”

  “陛下,会有不少人反对,是否一步步徐徐图之?”

  “不,朕必须表明决心,否则,肯定难以进行。”李世民说的很自信,他相信,当他强力推行此新法,那么天下贵族官僚地主商人们虽然会有些怨言,但最后还是能推行下去的。

  这可是关乎到大唐五百年命运的国策。

  “禀报陛下,汉京有加急奏章送到!”有内侍过来禀奏。

  加急奏报,难道汉京生了什么要事?李世民皱眉,“传进来。”

  奏章很快送进来,出乎他意料的,不是什么军国要事,而是翰林院学士承旨温大雅送来的一份奏章。

  这份奏章,还由翰林院等一千多名京官联名,三千多名吏员联名,八千多名士人商贾等共同附名,他们一起上奏坚决反对李和马周的摊丁入亩,废均田罢租庸调的新法。

  李世民越看脸越黑,他怎么也没料到,反对者居然如此之多,态度如此之坚决!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