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85章 威镇咸海(感谢赖皮神棍万赏!)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

  除去天然受山地庇护的中上游地区,穿越沙漠之后的阿姆河,依然有余力在注入咸海之时,漫流出大片湿地,这也就是阿姆河三角洲。

  实际上在北面的伊丽河与锡尔河注入巴尔喀什湖和咸海时,也同样因为流速骤减而沉积出了三角洲平原,可这两个三角洲并没有什么地位,一来是阿姆河水量更大,形成的三角洲平原休量也更庞大,二来阿姆河三角洲的气候环境也更加适宜进行农业开发,一年的无霜期达到两百天。

  正是鉴于这两点,当初张超亲自定下了的西部大开发国策里,就有专门的乌浒水三角洲平原农业中心开发计划。

  远离高山,体量巨大的三角洲平原,地理上有些孤独,与依附于天山的阿姆河中游和锡尔河中游相比,不在东西方贸易商路之上。

  荒漠和咸海环绕的阿姆河三角洲,过去也因此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发展,火寻国过去独占此地,却也只是一个中亚三流小国,过去臣服于突厥、波斯等国。

  那片巨大的三角洲,火寻人以前并没有怎么真正的开发他们。

  但大华进入这片三角洲十二年,却已经让这里翻天覆地。

  一个个的军屯农场、国营农场,甚至是许多移民们的农庄,朝廷投入巨资规划修建的引水渠,甚至是疏通乌浒水使之成为运河。

  兼之朝廷将这里打造为河中地区的中心,用做监视、对抗阿拉伯人的前沿阵地桥头堡,让这片地区,反成为了昭武地区中后来居上的地方。

  这里常年驻扎着许多军队,到处都是军堡和农庄,并有许多军工、民用工坊企业。

  本来孤立于荒漠之中,孤独无险。

  可就因为大华帝国的全力开发,使得这里成为帝国西北边陲的一颗明珠。这个农业中心,甚至还成为了一个工商贸易中心,这里生产的粮食,甚至已经能够满足整个河中道的军民需求。

  近几年,阿拉伯人越来越嚣张,越来越狂妄,这也让大华不断重视河中这块前沿重地。

  咸海舰队、里海舰队,两支内湖舰队的规模不断的扩大,甚至在两湖还派驻了陆战师。

  皇帝西巡,也来到了咸海。

  河中道、火寻省,张超转了一圈下来,非常满意。

  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上中原大华的农耕技术,再加上大量移民,使得这里的荒地成为阡陌,遍地金黄的稻麦。

  以前这里的突厥游牧民,昭武粟特游牧民,还有一些绿洲土著,如今全部都服服贴贴的成为了大华子民。

  河中道做为边地,拥有不少诸侯封地,但也还有许多朝廷直辖州县。张超看重的还是控制,一路过来,看到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上,行走的大多数是中原汉商汉民,那些纵横的阡陌田间,耕种的也多是汉民,他很欣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