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6章 朕的大唐亡了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二串旒珠呢?”

  明日就将是登基御极,因此现在开始,大臣们也开始尊敬张超为陛下。

  张超当然也是知晓一这些这旒珠缘由的,不过还是笑着问,“学士定然知晓深意。”

  “旒珠确实大有深意,汉书东方朔列传里曾记载东方朔的一番言语。他曾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水太清澈了就没有鱼,一个人过于苛求明白就会曲高和寡,也就少了信徒和朋友。所以说,做为统治万民的帝王,头上戴个特制的帽子,帽子前面坠上珠帘,正是用来适当摭挡视线的,两耳旁边堵上玉块,正是为了适当降低听觉的。

  蔽明和充耳这两个词,十分形像。

  “陛下可知为何特意要摭住一些帝王的视线,堵塞一些他的耳朵呢?”

  张超明白这也是古人的一种思想体现,要求当皇帝的人,主要精力要用在嘉奖有德之人,忽视和赦免人的小过失,不能苛求完美。这体现的其实是一种中庸之道,凡可不可过于较真。而中庸,正是不走极端。

  该睁只眼闭只眼的时候,也要睁只眼闭只眼,难得糊涂。

  “学士果然学识渊博,一顶冠冕,也能说出这么一番大道理。不过这话确实对,身为帝王,统领万里河山,亿兆子民,应当有选择性的去看,有选择性的去听。目光应当去看到天下的不足之处,看到百姓的艰苦。耳朵要听到忠恳的建议,听的进那些治国的良言忠告。”

  张超几句话,让孔颍达等都称赞不已。皇帝心里能清楚这些,自然是社稷之福。

  明天的禅让大典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了。

  “承乾那边呢?”

  既然是禅让大典,自然就得承乾出面。

  不过禅让大典中,最重要的人却不是承乾,而是奉送皇帝玺绶的行事官,汉魏禅让时是以御史大夫行事,目的除崇重禅让仪式外,亦象征着旧汉官僚向魏朝皇帝臣服。

  而魏晋禅让以太保加太尉组合奉送玺绶。太尉源于东汉皇帝即位礼仪,太保则出身尚书顾命。

  魏晋以后,则各朝禅让基本上沿袭太保加太尉的组合。

  眼下朝中的太师是张超。

  太傅为房玄龄,太保是李靖。

  自从曹丕代汉行禅让礼以来,基本上各朝兴替都以禅让行式。杨坚的隋,李渊的唐,都是禅让而来。

  除了禅让以外,还有一种王朝更迭的方式是革命,不过比较少,以禅让为主。

  “陛下,明天先继皇帝位,再继天子位。”

  这也算是一种古礼,二重即位。

  同一王朝内的继位,一般是先继天子位,再继皇帝位。而禅让则相反,先继皇帝位,再继天子之位。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