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72章 张超的七寸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发展到如今的规模,靠的是什么?

  早期靠的是有息存款,吸收百姓手里的零散钱,然后集中起来放贷,靠着利息差赚钱。

  到了后来,规模大了,直接开展汇兑业务,提供庄票这种方便存取的存据。再到后来,信用高了后,他们直接就发行宝钞。

  宝钞是在张家的庄票上发展而来的,最早的庄票是一种存单,甚至是有记名的。后来发展为不记名,最后更是形成了固定面额,见票即取,能够直接流通,也能够随时在钱庄兑换为铜钱的纸钞。

  宝钞本来应当是发行一贯钞,钱庄银库里就有一贯铜钱的,宝钞数量和铜钱数量是相同的。

  可就跟百姓存钱到银行,不会同时取出一样。钱庄可以拿着百姓存款的部分来放贷,只要比例控制的好,也不会发现无法兑付百姓存款的问题,他们拿着百姓的钱去赚利息。

  宝钞也是如此,正常应当一贯铜钱一贯钞。

  但实际上,一贯铜钱可以发行四五贯钞,因为不可能所有百姓同时来兑换铜钱。

  张家的这套手法,钱庄规模越大,就越安全,能够用于放贷的存款越多,能够超发的纸钞也越多。

  因此,张家能借来生蛋的鸡也就越多。

  这一套东西,精明一些人的都已经明白了。

  铸币的利润是看的见的,可发行钞票赚的钱,却是隐密的。

  “朝廷真要动手,就应当把印钞、铸币的权力全都收归为朝廷所有。银行只是经营存储放贷汇兑等业务,而铸币印钞的权力应当归朝廷所有。”

  承乾听的很心动。

  手里捏着的那枚棋子迟迟放不下去。

  如果铸币权在朝廷之手,那朝廷每年能有起码几百万的铸币利润。而如果印钞权在手,就更不得了。

  朝廷哪怕每年以两千万贯钱做准备金,也能发行一亿贯钞。

  以承乾在张超那里学到的金融知识,只要货币维持一定的总量,和商品总量大致相当,那么就是安全的。

  货币太少,那么过少的货币过多的商品,就会出现钱紧,到时物价下跌,经济萎缩。这种物价下跌并不是好事,而是因为没有钱可用,妨碍交易。

  而如果货币过多,就会出现过多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物价大涨。

  这同样会拢乱经济。

  货币的过多和过少,都是问题。

  在过去,一直都是货币过少,因此只好把绢布谷等都拿来充当交易的货币,这大大影响了市场交易,经济发展难行。

  纸钞流通,正是大大的降低了这一困境。

  以两成的铜钱准备金,市场上却是五倍的纸钞,这让货币量大大增加,但这些年纸钞的发行量控制的比较好,因此并没有出现过通货膨胀情况。

  按工商银行的一份市场报告,大唐的货币量依然还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