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章 036 在旅途中_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终德军全歼萨姆索诺夫部,获得坦南堡大捷。

  后来随着一战的进行,西线由于战场正面长度有限,最终形成了双方部队挖沟对射的堑壕战局面,堪称近代陆战史上最奇葩的状况,而在东线,双方从头到尾都没有形成西线那样稳固的战线。所以德军在一战中获得的所有大捷都发生在东线——这真不是俄军无能,单纯是因为东线便于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发挥他们的军事天才。

  当鲁登道夫开始指挥西线作战的时候,他的武运也就到头了。

  当时间继续推移,进入1930年代的时候,战线的犬牙交错变本加厉了,越来越多的指挥官发现,战场不再是两条平行的线,而是以己方部队为点,部队之间的通讯和保障联络为线构成的蛛网。

  最先察觉到这一点的人中就包括中国后来的总司令。总司令的挚友总结了他的军事思想,并且和群众工作相结合,两人率领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军硬是把装备精良的中央军当运输大队痛打,简直混得风生水起。

  其实他们的战术总结起来很简单:在群众情报支持下,发现敌人的“网”中比较孤悬在外的点,然后一拥而上拔掉它。

  也就是所谓的“集中局部优势兵力歼敌”。而要实现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并且在敌人增援赶来之前歼敌这个战术意图,还能从容撤退,群众的情报支持必不可少。

  同时为了让敌人的网中出现一个可以下口的点,这两位还发展出了一套强调诱敌深入,通过机动防御来拉扯敌人阵型的战术体系。

  后来随着敌我局势的演变,这一套主要用来防御的战术体系,渐渐演变出一套对应的进攻体系,一干黄埔骄子被这套大穿插滚动进攻的战法插得找不着北。后来在朝鲜半岛上,麦克阿瑟也被插得找不着北,美军部队突然发现尼玛撤退战竟然变成艰苦无比的进攻战,自己的后方到处都是戴狗皮帽子的志愿军。

  美军痛定思痛,决定也学一手,就开始研究建立空中骑兵。在越南他们试了试,开始效果还不错,后来北越军请来穿插战术祖师爷当顾问,就又被吊打,到后期美军甚至自己被北越军各种穿插。

  再后来美军终于在伊拉克成功实践空中骑兵战术,空中骑兵大队穿插敌后,建立前进基地,配合装甲部队直捣黄龙,可算是学出师了。

  顺带一提,北越军打跑了美帝以后就以为自己学出师了,结果79年被一板砖拍翻在地上,祖师爷表示你丫还图样图森破。

  再顺带一提,穿插战术最辉煌的战果发生在对阿三的战争中。副班长庞国兴带着三名战士狂奔七点五公里,干掉阿三军两个炮兵阵地,并且占领了一处重要高地坚守到主力部队到来,为全歼阿三主力立下汗马功劳。

  林有德对这些战例如数家珍,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