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7章 147 东京骚乱_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34年一月,英国的强硬姿态,以及中国军民的奋力抵抗,尤其是装备奢华得令人发指的澳洲华侨抗日救国军高调归国参战,使得日本人不得不接受国际联盟的调停,同意将军队撤回山海关另一侧。

  就这样,士气高涨的救国军刚回到国内,却发现没有仗可以打,就又上船回澳洲了。

  不过国际联盟这种地方,基本奉行的都是彻底的丛林法则,强者横着走,弱国不如狗。明帝国本来在国际联盟里还算有点影响力,上次瀛洲独立战争没打过,影响力暴跌,这下海军被一锅端,皇帝从京城仓皇出逃,于是剩下不多的影响力也见底了。原本明帝国的国际地位还比奥斯曼强点,这会儿嘛……

  所以国际联盟虽然让日本退兵了,但这只是为了维护拳头比日本更大的英美等列强的在华利益,和明帝国的关系其实不大。

  而日本虽然被迫退兵,但也获得了和他们的战果相符的补偿:明帝国同意给予日本商品关税优惠,优惠的额度和列强在华获得的关税优惠一致;明帝国同意向日本开放投资设厂的权力,同意向日本开放投资建设铁路的权力;明帝国同意从此以后明海军将撤出渤海湾,仅在渤海湾保留最基本的海岸稽查力量。

  在此基础上,日本要求明帝国开放内河航行权,一开始遭到了明帝国政府的坚决拒绝,可随后日本人和列强在秘密磋商中达成一致,要求明帝国向所有参与调停的国家开放内河航行权——这个时候的明帝国,海军已经名存实亡,建设海军所举债务尚未偿还,国内财政空虚、经济衰败,完全无力抗衡列强的联合欺诈,只能答应这一条件,只是追加一条限制,要求各国派遣进入内河的武装船只吨位不得超过五百吨,搭载火炮不得超过五十毫米。这个要求看起来为明帝国挽留了一点颜面,而列强似乎也乐于给明帝国留一块遮羞布。

  就和上个时空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彻底半殖民地化一样,明帝国政府在国联斡旋下和日本达成的这个停战协定,也彻底标志着明帝国在这边时空彻底失去了大国地位,和奥斯曼土耳其一样沦为徒有其名任人宰割的肥肉。

  不过,比起上个时空的清帝国来说,明朝的宦官们干得比野猪皮们要好不少了。

  这个被称为甲戌条约的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明帝国内部立刻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爱国主义游行,原先还寄希望于朝廷领导下的“大明中兴”的各路进步人士,原本寄希望于实业救国的青年才俊们,这一下各个如梦方醒。

  在这种大背景下,一本叫做《我观德意志之复兴》的小册子开始悄然愤怒的进步人士中传播,上面以热情洋溢又通俗易懂的笔调,介绍了德意志共和国在内战中战胜拥有更多神姬和更多战姬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