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章 111 这样才对嘛_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俄国人采取行动后没多久,法国的第一执政克里斯蒂娜似乎找到了突破现在舆论困局的良方,她开始制造舆论,说俄国人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俄国打算重回欧洲的信号,全力以赴的将法国国内的舆论焦点转移到国际形式上。

  而她的行动在某种程度上成功了,因为在她制造舆论的同时,法国国内那些倾向于泛人类主义的媒体也仿佛故意呼应她一般开始宣传奥地利境内的“人道主义危机”。

  这个如此先进如此有时髦值的词儿不用问,肯定出自穿越者林有德之手。

  俄国的举动同样刺激了英国,奥匈帝国的这次内乱,一下子成了国际舞台上最夺目的焦点。

  而林有德再一次处在了这个焦点的正中央,站在了聚光灯下。

  所有人都认为他有能力决定奥匈帝国局势的未来走向。

  在所有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们都在讨论着奥匈帝国的局势,考虑该如何在乱局中为自己的国家捞一笔的时候,有个人不甘寂寞的从另外的角度审视整个事件,发出了不同于主流见解的声音。

  这个人叫温斯顿?丘吉尔。

  丘胖子接二连三的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声称奥匈危机是未来大战的前奏,各国不应该考虑如何在危机中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应该联手制止德国的扩张企图。他甚至在文章中,公开声称“泛人类主义和它的执行机构是现代社会秩序的破坏者,为了维护文明社会的续存,我们应该立刻将这个恶魔扼杀在襁褓中”。

  看完这篇文章林有德一度想要让海伯特去做掉丘胖子,但那样会违反他自己仿照先总理定下的秘密战线“三不”原则,只能作罢。作为一个领袖,他不能这样出尔反尔。

  奥匈危机就这样持续到了1933年四月中旬,奥地利人试图拖死造反者的行动也宣告失败了,显然起义群众从“某些人”那儿得到了粮食和生活物资上的资助。

  本来奥地利人还很乐观的认为“至少我们现在要喂饱的人少了一多半”,“因此帝国会撑过这个最艰难的时期”,但现实狠狠的抽了奥地利人一巴掌。奥地利人也想过要通过严禁走私的方式来阻止起义者从“某些人”那里得到支持,但早已在崩溃边缘的帝国海关和稽查人员工作效率已经低到根本无法指望的地步。

  而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危机即将走到必须做出决断的关头,德国特使林有德却以度假的名义,搭乘汉莎航空队的飞机离开了维也纳,跑到亚得里亚海岸边去享受阳光沙滩去了。

  这下连薇欧拉都惊了,少女连发几个电报催问林有德,可林有德只是让总统小姐稍安勿躁。

  没过多久,奥地利下属的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省宣布将抽回正滞留在通往下奥地利省的各条铁路线上的克罗地亚部队。

  奥匈帝国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