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8 没有LPL看好不爽_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和另一个时空一样,麦克阿瑟又没能实现他的“在XX前结束战争”的目标,美军部队被牢牢的阻击在卡塔尔半岛南方,双方在沙漠中进行了数月的攻防后,沙漠上平添了大量装甲车辆的残骸。

  但是这个时候共和国自己不能制造主力战车整车的劣势就体现出来了,海上通路被封锁的现在,共和国只能加紧抢修损坏的战车,以此来应对前线的消耗。林有德这边也紧急制造了一批大型运输车,用陆路向共和国运送新的战车,但这些加造的运输车数量还太少,一个月只能向共和国输送一百多辆新的主战战车。

  对此有支持林有德的老百姓不理解,战车不是在地上跑的么,为什么还要专门制造运输车呢?直接让战车开过去不就完了。

  实际上战车的悬挂系统相对于普通车辆来说太复杂,就算进行公路机动,也会严重影响整个悬挂系统的完好度,增加故障几率。就算是刻意强调长距离战略机动能力的德制战车,也应该尽可能的避免长距离的公路机动——如果是突入敌人占领区那当然没说的,只能用履带跑,而且多远都得跑,不管有多少战车半路抛锚都在所不辞。但在自己控制区进行机动的时候,战车应该尽可能的避免用自身行走系统行进。

  尤其是在土耳其到伊拉克这一段路上,因为大部分路段都是干旱或者半干旱地区,扬尘异常大,汽车的发动机都经常抛锚,进气口的过滤网清洗的时候动不动就几公斤的沙尘,这样的环境根本不可能让战车自己跑。

  林有德的宣传机构马力全开普及这些知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这让林有德多少体会到他原来时空科普人员的无奈。

  总而言之,林有德这边就算有心支援,也无法提供足量的战车供应。好在美国人现在也没有马力全开,而当年美国人为了大战制造的那些自由轮,因为都是赶造产品,耐用度方面不如真正的货轮,加上战后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以运,所以到53年自由轮已经拆得差不多了,仅有少量被当作战略储备封存。

  现在把这些封存的船拿出来,再加上征用的货船,只能勉强保证对前线的供应。美国政府不是没想过再次启动自由轮计划,但需要的预算太多直接被国会往死里卡,最后没办法只好把食物、被服之类的补给品的采购地转到印度,于是美国大兵们开始天天吃咖喱。

  不过此时的印度没什么工业,连汽车都无法生产,只能生产一些零件。美国把能在印度采购的东西全都算上之后,发现自己依然面临着相当大的补给压力,而澳大利亚的汽车产能也不是特别大,消化不了多少订单。

  尤其是高性能的发动机,美国人发现这个距离战场最近的产地是欧洲。而欧洲现在基本被林有德控

  请收藏:https://m.1663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